让生命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2019-04-07 08:57:46)
标签:
天中教育 |
分类: 教坛纵横 |
让生命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张溢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柴火,却可以散
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位老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但
这位老师可能像星星之火一样,可以成燎原之势,点亮无数颗星星。
富士康已经发生让人揪心的跳楼事件不知多少次了;清华、复旦投毒谋命案震惊全
国;一名未满13岁少女,尚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因不满同班一位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 遂怀恨在心,将其约至家中杀害……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血的惨烈教训是那么触目惊心。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
情感的载体。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却几乎未曾深入探索生命教育这个领域。这种
情况怎能不令人担优?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
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
应关怀的是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教育倡导以人为本,教育人文
性的真正含义也就是生命教育。因此,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及如
何珍惜生命就显得尤为紧迫。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
意义与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
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
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的意义还
在于它是关注差异性和独特性,提倡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
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美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强
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 作为初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无处不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
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
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
质的养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
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必须从更高的层次一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作文训练“善待生命•学习论证”是一次很好的生命价值
的教育机会。可以通过大量名人名言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善待生命。其
实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善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万事万物,让我们在恬静的生
活中以善良的内心感知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生
命诚可贵,怎样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你思考过释加牟尼为什么要以“一滴水怎样才能
不会干涸”来测试弟子吗?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应该是有所启发的。
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
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教学要面向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
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发现真、善、美,提高思想和修养,改正行为,提升自我。
生命教育关注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在提倡生命化教育的教
育者看来,教学内容不仅是事先预设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随
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它不是作为客观的摆
在学习者面前等待他们去接受的“死的东西”,而是需要由学生去内化的、用学生已有
经验与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义的“活的东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写作训练“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不仅在于训练学生写
作,更重要的是呈现这样一种意义的教育。教育学生认识人生的苦难,坚强地面对苦难,
最终战胜苦难。可以给学生以下素材:《贫寒是福天道酬勤石智勇从挫折中奋起》、
贝多芬的故事、富兰克林的故事等。在希腊神话里,命运女神总是让英雄历经磨难,石
智勇也不例外。悉尼奥运会(2000年举办)前夕,他在一次训练中扭伤脚踝,遗憾失
去了参赛机会。面临挫折,他也痛苦,但24岁的石智勇暗下决心,不管拿不拿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论如何他都要再拼一下。现在,他有了更高的起点!贝多芬27
岁时双耳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同时,他还遭受着失恋的折
磨’心爱的姑娘离他而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贝多芬表现出极其旺盛的创作力,创作
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交响乐之王”,最终获得巨大成功。富兰克林是美国的政
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作为科学家,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在电学方面。富兰
克林认为太空中的闪电和摩擦起电产生的电火花是同一种东西,闪电是带电的云大量放
电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一大胆猜测,1752年6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一次
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显示了雷
电的本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
步。实验轰动了全世界。在“风筝实验”的启示下,富兰克林又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
是电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给人类带来的第一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发明。200余年来,它不知使人类避免了多少次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苦难正如一座高山,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去翻越,在于我们把它踩在脚下。我们憎恶
苦难,但不害怕苦难。当苦难降临的时候,我们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生活的缺憾,我们用
智慧的心灵创造生活的完美。在苦难的磨砺中,我们茁壮成长。同苦难抗争,无论胜利
还是失败,生命都因此而显得强劲有力,人生才会显出迷人的风采。古今中外很多成功
人士的成长经历,都揭示了一个道理:苦难成就人生。
讲授张全民的《敬畏生命》:“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
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
辜烧死。”弘一法师对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深深地感动了他的弟子和世人。生命
的内涵是丰富的,生命的分量是厚重的,生命的意义是永恒的。一只被开水烫过的母老
鼠,居然怀了小老鼠,并坚韧地活着——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分量。几只河马与史怀哲
先生所乘的船并排而游——感受到生命的可爱和惊奇。搬家的小蚂蚁、鸣唱的鸟儿、奔
跑的羚羊、戏水的鲸鱼——感受到生命带来的顿悟和喜悦。母骆驼、老羚羊为救小骆驼
和小羚羊奉献自己的生命一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只要生命还存在,就有希望存在,只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善待自
己的生命,并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就不会止于平淡和平庸。作为教师,我
们有责任教育和呵护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积极、充满热情的语文学习中展现 自己生命的光亮。
(作者系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校长)
前一篇:浅谈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