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课程表对培智学生的教育作用

分类: 特教论文 |
浅谈学生课程表对培智学生的教育作用
目前为止,学校开展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走班制教学尝试两个月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培智低年级学生不会读课程表,走班的学生语文课拿数学书,数学课拿语文书;早上晨读时间原来读的是同一个内容,实施走班制后,学生所学内容不同,晨读的内容无法统一;还有开展走班制以来,教室卫生严重受影响,学生早上到校后,忙于拿上课本走班,忽略了打扫教室的卫生,顾此失彼。课程表贴在墙上,没有人去关注,以至于今天上什么课,该准备什么东西都不清楚(自闭症孩子虽然知道看课程表,但大部分学生看不懂)。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苦思冥想:课程表以什么形式出现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认识每门课程?晨读如何有效进行?
就以上几点问题,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结构化教学方法。所谓“结构化教学是由美国北卡罗拉纳州大学精神科学系的一个专门研究、支援和推行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部门在‘自闭症与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结构化教学法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优势:视觉辨别及记忆要优于听觉的辨别及记忆。也就是说,孤独症儿童对看到的东西比听到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该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运用实物、图片、像片、数字、文字这些可视性强的媒介来标明要学习的内容及步骤,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思想和扬长避短的原则。”
班上的培智学生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被周围的声音和色彩鲜艳的事物所吸引。根据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想如果在认识课程表时,采用结构化教学方法,用色彩鲜明的图片来明确目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加强视觉的直观性,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我以视觉结构的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程序化,设计出有程序有步骤的“学生课程表”,通过课程表,让学生知道今天星期几、天气情况如何、自己当日任务、每节课上什么。每项内容我制作成各种形状的活动卡片——课程鲜花形状,左边文字,右边图片;学生当日任务云彩形状,上面名字,下面画上象征撮垃圾的簸萁、摆桌凳的桌子、拖地的拖布等图片,图文结合,精致美观,鲜艳亮丽。课程表中上午只出现上午的课程,学生依次粘好,上完一节课,撕下一个,下节课是什么,学生一目了然。下午的程序和上午一样,以学生一日生活为主,既让学生明白了上午和下午时间上的区别,课程安排的不同,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天气情况。
我把课程表的组成和操作告知学生,自闭症孩子识字量大,让他每天到校后先看班级课程表,观察天气,然后负责更换学生课程表(星期、天气、课程安排)。“当日任务”这块,先让每个学生明确这学期自己每天的任务,早上到校当他完成后,在盒子里找到自己的名字卡贴上,说明第一节课课前任务完成,等待当节上课老师的检查,名字卡贴上后,所有同学和上课老师都知道了他的职责,完成好的名字卡就一直贴在课程表上,可以得到奖励买东西的“币”;完成不好的会撕下他的名字卡得不到奖励。如:小张扫地(名字卡),早上小张扫完地后,在盒子里找到自己的名字卡贴上,既可以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让孩子有成就感,当节课完成情况良好,可以得到奖励买东西的“币”,如果任务未完成或完成不好,会撕下他的名字得不到奖励,但老师要鼓励他利用课间活动时间尽快认真完成任务,争取得到下节课的奖励。学生铃响进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读课程表,“今天星期x,天气x,上午第一节xx,第二节xx……”晨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学生课程表的成功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树立了主人翁的精神。可是,培智学生思维比较刻板,知识的迁移会有很大困难,怎样把结构化教学方法迁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根据提示很容易完成任务,但对学困生来说自主能力还不能改善,如何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本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们特教教师应该克服困难,互相学习,探究适合培智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