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培智专业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5-11-04 10:56:08)
标签:
教育特教 |
分类: 学习心得 |
全省培智专业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为期三天的“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专业教师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带着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如何设置,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进行的困惑,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的博文广识、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文浅,文笔糟糕,不能把所有的感触显于纸上。回顾这几天的学习内容,我感触颇深。
一、通过《标准》我更进一步明确了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师德为先-----特殊教育教师更要树立师德,敬业爱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位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不是‘看孩子’,而是培养人的事业!”每一位残疾儿童都需要我们用爱心、细心去呵护,用耐心、恒心和责任心去培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公平公正,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为本------“生活即教育”,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教学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残疾儿童通过教学掌握适应社会的生活技能,为学生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申承林校长和潘镭校长在与我们的交流中处处强调“以生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要为根本”,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智力水平很低,适应行为有障碍的特殊儿童,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刻板,言语发展水平低,分配能力差,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特殊儿童与正常孩子主体意识水平有质的差异,教学载体途径就有差异,教师教的过程必须环环相扣,递进设计,让学生在小步子,多循环中建立概念,通过真实的体验掌握技能。
能力为重------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将学科知识、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特殊教育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申承林校长在和我们交流时,首先和我们谈论了智障儿童的感知、言语、思维、注意力等方面的特征,不了解他们的特征,不懂得特殊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教育从何谈起。作为特校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终身学习------自己的选择决定了自己的高度,标准未出台前,对于我们这个新建学校,我们虽然也在和兄弟学校学习,但总是在摸索,标准的出台,让我们破茧而出,豁然开朗,可是68条标准又让我们感到肩上的重任,标准内涵丰富,做到更不容易,终身学习势在必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根据标准制定自己的成长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近的发展空间去实践达标,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做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
二、本次学习回去立刻要做的事情
1.借助“代币”培养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以生活为基础,设计学生的文明礼貌礼仪、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转以往简单灌输知识的教学理念为行为诱导:抓住每个孩子的喜好,如其按老师指导正确完成规定行为,就奖给其“代币”,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只有拥有足够的“代币”,才能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玩想玩的游戏,进而达到生活能力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在初中班开展职业教育。传统的职业陶冶(准备)教育开始于义务教育的后三年,相当于初中阶段,与小学直接衔接。开学一年来,对于初中班,我们注重了按课程设置开全开足课程,忽视了学生到这儿到底想学到什么,他们年龄已大,生活教育应该逐步走向成人化,基础的文化教育应该更加实用化,劳动技能教育应该逐步转向职业陶冶(准备)。
3.认真学习讨论申承林校长的培智学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模式。让教学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以课堂为起点,创设情境让学体验生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小步子,多循环,让学生学会生活。
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的眼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想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特教业务能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内容,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