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理论:《唯有诗歌不曾相负》
(2022-03-29 09:12:09)
标签:
唯有诗歌不曾相负翟永明《环球人物》杂谈 |
分类: 翰林理论 |
唯有诗歌不曾相负
翟永明
《环球人物》:您的作品既有古典的品位,又有先锋的意识,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的?
翟永明:小时候我就狂热地喜欢古典文化。我认为古典文化是当代诗人最可靠的资源,我们应该背靠这个资源来写作,完善汉语诗歌的特点。现代汉语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发现、探寻。
先锋和古典并不对立,先锋的东西比较强调创新元素,但毕竟它就是一个实验,没有到达成熟、完善的状态。古典的东西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创新而完善的。只不过现在它饱和了,你总觉得对它不满足,需要一些新鲜的元素来打破它。
《环球人物》: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您一直在写作?
翟永明:上世纪80年代的写作,有青春期的一些绝望、沮丧、叛逆在其中,但一直以来,驱使我不断写作的还是对诗歌本身的迷恋。我觉得写作也有点像游戏一样,会让人沉湎于其中,让你不断想达到比较高的级别和段位。并不是说你要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而是你本身对那个东西痴迷了之后,就会想要让它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程度,然后你会收获很大的快乐。另外,诗歌也是我和朋友们交流的一个纽带。
《环球人物》:您作品中有很强的性别意识,但很少直接涉及到性的描写。
翟永明:描述性也可以,看你用什么方式、描述得好不好。比如说,男人也描写性,但他完全是男性的视角。如果女诗人描写性和男性描写的方式完全是一样的,那就跟性别意识一点关系都没有。
《环球人物》:有人将您比作林徽音式的当代“沙龙女主人”,对此您怎么看?
翟永明:其实我不是主动想营造一个客厅,我首先是为了写作。我更不是衣食无忧,然后想要搞一个沙龙,我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至于林徽因,我觉得流行文化对她有很深的误解,人们只热衷去描写她的个人生活和恋情,对她的写作根本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也是女作家们普遍面临的困境。
《环球人物》:您曾说只有诗歌不曾辜负自己,为什么这么说?
翟永明:别的东西我都控制不了,只有写作我能把控。在人生中很多沮丧、伤心、绝望的时候,我是通过写诗把最难过的东西倒出来、清洗掉,获得心灵的平静。诗歌像心理治疗一样,给我带来快乐,带来勇气。不管它在这个时代中是鼎盛还是衰落,它都是我最心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