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诗歌:《杨角:余生的黄昏都是悲悯》
(2022-03-17 13:35:32)
标签:
余生的黄昏都是悲悯杨角杂谈 |
分类: 翰林精品 |
《武侯祠》补记
/杨角
应该有一只蒲团,在顶梁柱后面
让下跪的天子,看一看独木难支的江山
应该有一匹好马,放牧在点将台附近
每天等着主人归来,摇着鹅毛扇
领回又一个黄昏。还应该
有一道屏风,大如国门,立在
中军帐外,挡住吹灭烛火的秋风
那几年,五出祁山,一出陨落一颗巨星
到五丈原这一仗,已无巨星可落
整个国家,只剩最后一枚月亮……
落日
每滑落一次
太阳就会
带走大地上一个人
在这之前
它已带走我的祖父、祖母、母亲和二弟
今又黄昏
四川的天空布满血丝
余生的日子都是难以释怀的日子
余生的黄昏都是悲悯的黄昏
总有一次滑落最终会将我也带去
一想到就要见到
久别的亲人
我有一种想哭的兴奋
过筠州
秋风疾。叶落如马蹄。
昨夜有人在梦中,又悄悄
骑行十里。
那年过筠州,如出祁山。
定水河在第一步
就老了。柿子落地,
黑桃和柑橘,一夜长出老年的斑点。
一路风尘,马蹄声脆。
秋风仍在吹。
只有夜晚看到了佝偻的力量,
一轮弦月,
挂在横山的驼背上。
涂拥的前世今生
涂拥是个女的
一百年前,他还不叫涂拥
叫蝴蝶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时间前移一千三百多年
涂拥仍不叫涂拥
他叫武则天
世事轮回。将涂拥变回男性的人
善莫大焉。性别是座大瓦房
那个穿喇叭裤,一手提吉他,一手提留声机
的青年,回到人间就老了
摇滚随崔健私奔,诗歌从此不再押韵
别秦岭
这一去关山万重,我仍要
回到四川的老家
那里的秋天,落叶在风中打旋
没有枫树,但辣椒总是红的
这一去说不清几时回来
“父母在,不远游”。
我将在那里为他们养老送终
从此再无一条山脉
东西横切,用身体为祖国分出南北
山河颂
去过黄龙、九寨、都江堰、张家界
去过滇池、阳朔、周庄、南浔
拜谒过十大名山七大水系
朝觐过故宫、三星堆、永定土楼和兵马俑
最远到达过长白山天池
和鼓浪屿外的大海
我是个不会欣赏风景的人
在祖国山河面前
既写不出凝重,也写不出壮丽
我心中的字和词,每一个都几近于失真
即兴回答
“一个瞎子和一个聋子在漆黑的
夜里聊星星”;
“一个饿死鬼到了阴间,见鬼就吹
人间的美食和满汉全席”。
星期天上午,我在书房读书
警察兄弟马勋春打来电话:
“老师,诗歌怎么写呀”?
我顺便念出上面两句
此时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我补充道:“写诗就是
雷声和闪电,在人间抱头痛哭的重逢”。
夜色中
夜泳的人钻出水面摆头的姿式
和一只野鸭是一样的
受蜗牛饮水的启迪,岸上的人
用喝茶的方式送走时间,道理是一样的
一首歌唱走了调,反复走调
那声音和家禽与野畜是一样的
在筠连的日子,我常在夜里
沿定水河走步。人群逐渐散去后
一个人出现在夜色里
那种张皇和孤单,与一只野兽也是一样的
厨事小记
剥完几只大蒜
他拿起刀,拍碎一枚老姜
切一把香葱并不比切鱼香草好受
葱味冲来,他蹙了蹙眼睛
去水缸里捉拿一条青鲌
将其按在案板上,用刀背拍击头部
直到把一条青鲌变成一大盆鱼块
然后去水龙头下洗手、净刀
用布巾来回擦拭
忙完这一切,他会去阳台抽一支烟
蓝天一览无余,像一种大度
人间的罪过又一次得到了原谅
猛禽在世
大山收敛起翅膀,它仍是猛禽
是黑背雕和白头鹞的化身
猛禽并未远去,只是藏进了石头
盖着一层厚厚的地衣
在川滇交界的乌蒙山一带
山脉蜿蜒,首尾相接
如一只秃鹫领着一群鹰隼
我曾在月光下走过峡谷
穿行在猛禽之中。远处的山峦
有一只鸮黑白相间的头颅
陡峭的巉岩暴露了它的喉咙
我的先人借一抷泥土
保存着呈堂的骸骨
几千年了,我们说人类古老
其实猛禽更加古老
它们蛰伏人间,没有向人类宣战
但上帝,也没有召回它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