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翰林点评:《诗三首》

(2021-02-27 13:17:10)
标签:

诗三首

李元胜

杂谈

分类: 翰林点评

李元胜诗三首

 

秋风里的刻度

 

白纸,刚出生的婴儿

总是会让我微微眯眼——

未经世间涂抹的事物

仿佛某种强烈的光线

而墓碑,不管立于衰草还是鲜花中

更像是一本书的封底

仿佛意犹未尽,但是无从阅读

唯一确信的是,一切发生的

都在白纸上同时写下

世间以它的尺度,丈量着他

他也以自己的尺度,丈量着世间

我们的肉体免于无用

万物何曾不朽,只是秋风里的刻度

 


十年间

 

日月之久,勉强够我泡好一壶茶

勉强够我攀登一本陡峭的书

有时负薪而行,有时采药忘归

勉强够我忘记一个人

因为爱她,我对世界持有偏见

而要纠正这偏见,十年好像远远不够

 


还山

 

年轻时,遇到喜欢的山

我会带着它到处行走,带一座山

去拜访另一座山,像带着长江去拜访黄河

 

黄河有时云游未归,唯有河床

山有时也不在,留下我们在山门探头探脑

我们无所谓的,游兴不减

 

如今,当年的路只好重走一遍

一一把它们送回原处

中年辛苦,是有很多奇怪的债要还

 

        李元胜,男,诗人、生态摄影师。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 李元胜:时光哲学的性灵之术     李元胜善于从日常生活寻找入口,开启平凡人生的奇妙旅程,在习以为常的场景里开拓意蕴,将复杂的体验质感化和直观化。他着力个人经验与集体意识的暗合,唤醒诗歌与岁月的双重力量,以一个人的内心生活建构时光哲学。他的诗有生活最普通的本色,像我们邻居那样亲近而自然,很好读,但要读透,又非易事。他对于时光的感悟和书写,既有大彻大悟之后的豁达,又能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时光的存在,那些逝去的,即将到来的,以及正在我生活里有生命的时光。李元胜以质朴的诗意和大象无形般的诗语,贡献了我们审美偏爱的品质诗歌。    我们生活在时光里,因为时光,才有了我们或急或缓、或悲或喜的人生。我们从时光中来,终将把一切还给时光。然而,有没有我们,时光的重量不会变,步伐不会变。《秋风里的刻度》自然是以忧伤为情感底色,一如秋风般悲凉。然而李元胜通晓时光的法则,将悲喜哀愁控制在一定法度内,从容地书写时光的本质。“一切发生的/都在白纸上同时写下”,总有一天,这白纸也会被时光化为乌有。我们无法看到时光在秋风里的刻度,但总能感觉到。    《十年间》是首爱情诗,但表达的是时间的长与短。泡一壶茶,需我十年的光阴,那把日子过成了如此的缓慢,内心得有怎么样的淡定?用十年忘记了一个人,其实并没有忘,那“偏见”无从纠正,因为已与生命粘连在一起。人生短暂,漫长的是我们那份执念的行程。爱情在诗歌里,有着极为特殊的存在,好的诗歌,似乎大多与爱情有关。而以爱情的角度来品味时光,时光的哲学意义更为简明或深奥。《还山》,禅意之诗。我在,时光才在;我不在,属于我的时光不在。中年人的还债,是一种释然,一份超脱。这债,或许是我们一路走来所丢失的初心。时光一如从前,时光从未变色,而我们的脚步让心头的时光像山一般沉重。在限量的时光里,中年人过去的时光和明天的时光,是对等的。哪些必须与往日的时光一起消失,哪些必须与明天一起前行?如此,还债的寓意就更加深刻。    李元胜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似乎比他本人名气更大,尽管他自步入诗坛一直风生水起,盛名远扬。表面上看,这同样是首爱情诗。其实,这首诗应该是李元胜“时光哲学”的内核。名为虚度,其实是让时光有了我们的气息,有了我们的体温。他所写的虚度的内容,正是我们应该热爱的。李元胜执着于日常生活的普通时光,沉稳地书写细微生活的感知,这让他的诗歌有了另一种语境的宏大抒情和宏大叙事。李元胜和他的诗歌,都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