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鹿》教材分析

(2014-09-29 15:28:48)
标签:

教育

下面我就《大鹿》这一课,围绕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意图,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较具体说说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分析,在熟识教材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且连贯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大鹿》,初步感受法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律动、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并在把感受表现在演唱和律动中。

二、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及认知程度的分析,确定本课重难点是:解决最后一句的节奏,要唱得清晰、准确。通过按节奏读歌词、唱本小节歌曲,反复练习掌握。

三、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头饰等教学工具。

四、依据课程标准和二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运用引导—激发—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五、教学过程部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一)情境导入

1、节奏练习:

老师 (出示动物头饰),看看它们是谁?是怎样叫的?我们把它们的叫声加上节奏怎样叫(学生戴头饰进行节奏练习)。

(1)小鸭 2/4 XX XX  | XX  XX

小狗2/4 XX XXX | XX XXX

小鸡 2/4 XX XX  | XX  XX

青蛙2/4 X —    | X   

(2)把这几个小动物的叫声合成一条节奏,同学们试试会是怎样的效果。学生合作进行小游戏:(为掌握本课难点作练习,增加学习兴趣。)

2/4 XX  XX  | XX   X X X  | XX  XX |  X —

嘎嘎 嘎嘎 汪汪  汪汪汪   叽叽 叽叽 呱

鸭         狗            鸡        

(目的:在情境中练习重点节奏,化难为简,循序渐进、铺垫、激趣)

2、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森林情景图)揭示课题。导语:在大森林里有很多动物,他们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那里发生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小路的尽头,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这个房子的主人是一只大鹿,它勤劳勇敢,乐于助人,同学们听在这首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1)、聆听一遍音乐《大鹿》,根据提问,请学生简单讲故事。

(2)、师复述故事,用简笔画表现故事情景。

(目的: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吸引注意)

(二)激趣学歌

1、导语:老师把故事编成一首儿歌(课件出示歌词),我们一起来打节奏读儿歌。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打击乐器木鱼打击节奏),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力度来突出歌曲的意境。最后一句节奏重点训练。(教师出示节奏谱)

(2)创编表演:根据学生能力进行不同角色扮演(戴头饰)。学生说歌词,四人在教师指导下表演故事情节。

(目的:熟悉歌词,解决难点,发展学生创造性,增强兴趣性,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2、教唱歌曲。

(1)用“LA”唱旋律,师弹琴,学生模唱。

(2)学生在教师逐句弹奏下,小声填词演唱,教师对比示范(提示不要消极、喊唱),强调口型(,口腔打开,上牙齿露出,面部肌肉积极,呈微笑状)及吐字、咬字(唱好尾音的韵母)及表情(眼要有光泽、传神)。用富有弹性且连贯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

(3)(Mi、fa)的音准练习。歌词:“手把手挽牢”的“挽”字有学生会直接唱成“把”,教师要重点提出。最后一句演唱要清晰准确。节奏重点训练:只唱本小节歌曲,唱轻巧短促等方法,反复练习掌握。(教师再次强调、示范,出示节奏谱)

3、歌曲处理及表现。

(1)感受不同角色的情绪。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歌曲不同乐句的不同情绪,进行分句演唱展示。教师总结:第一句大鹿站在房子里时,很悠闲,旋律明快、跳跃。第二句要唱出小兔害怕、慌张的神情,第三句唱出着急的心情,最后一句,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鼓励学生用歌声把热爱自然,保护动物,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心情表现出来。

(2)感受音乐速度、音高、节奏与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歌曲意境表现的关系。有意识的进行旋律互换:教师把歌曲前、后半段旋律进行颠倒演奏,而学生根据新的旋律演唱原歌词,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说说有什么不同的体会,从而理解速度、音高、节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歌曲意境表现的影响。通过歌声表现这种情绪。

(3)初步感受法国民歌的音乐特点。通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1、歌词:流畅简洁、富有描绘性,童话般烂漫、口语化;2、旋律:虽极其简短,但其进行则是“慢、快、慢”的法国序曲形式,结构前后统一、等节奏型,具有鼓舞性和号召性等音乐特点。半音运用:mi、fa在歌曲结尾中的重复连接运用形成有特色的音乐效果。

(三)、拓展编创

1、实践创作:教师逐句分析歌词,和学生一起用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

2、共同随音乐进行表演。把感受热爱自然、保护动物,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的感受表现在演唱和律动中。(目的:发挥集体智慧,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快乐学习)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的声音、动作、表情都很好,我们就好象开了一场小小的音乐会,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今天我们学习了《大鹿》这首歌曲,小兔遇到困难时,在大鹿的帮助下,摆脱了危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小动物,小伙伴之间也要象他们一样,要团结友爱,还要乐于助人,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