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三元结构——全国乙卷作文审题构思谈
(2021-06-09 20:40:04)
标签:
高质学习教学研究 |
分类: 考试研究 |
2021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
三元结构
——全国乙卷作文审题构思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就是一个三元结构。
首先是比喻结构,我们具体来看看。
“弓、矢、的”是射箭过程中波及到的“三元”,在这一过程中,“弓、矢”是所用的工具,“的”是射箭的目标物。这是比喻的本体结构。
“修身”对应的是“弓”,“矫思”对应的是“矢”,“立义”对应的是“的”,表述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过程。这是比喻的喻体结构,同样也是“三元”。
由本体到喻体,有三条线,需要我们关注,可帮助我们理解古人对理想的追求:
“立”:由“放好靶子”到“将立义作为确立的目标”
“奠”:由“拉弓”、“搭矢”到“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
“发”:由“射出矢”到“付诸行动、实现理想”。
这三线,形成三元结构。第一条线,强调“目标”,第二条线强调手段方法,强调基础。“立”“奠”“发”合起来强调路径与关系。
弄清这些多元性的结构,非常重要,但不是写作的根本目的。作文题要求我们就古人对理想的追求谈启示,实际上是就扬雄的比喻作延伸:
总体方向:古人追求理想——当代青年追求理想
这便是相似联想结构,具体内容如下:
立标:古人“立义以为的”,表明“立标”很重要
启示:理想要崇高,要做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理想一致
实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过程:古人追求理想,重视“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启示:1、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
多元展开:(1)“位卑未敢忘国”
(限于篇幅,最好是三元,且要与“立德”相关,与“立义”相通,不能脱离“追求理想”这一中心)
2、矫思为务,“动必三省,言必再思”
可引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这一块还是要把“思”集中于去“小我”,追“大我”,不脱离“追求理想”这一中心)
3、“君子耻其言而过于行”,将理想付诸行动
这样的构思依然是三元结构。既然是结构,这三元就不是松散地组合在一起,要注意逻辑关联。
“修身立义”放在首位(它是理想“目标”,也是理想“目的”)
“矫思实行”紧随其后(它是理想“基础”,也是理想“方法”)
“矫思实行”就是为了“修身立义”(它是理想实现的“路径”,也是理想实现的“过程”)
我们在构思文章的主体部分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显现当代青年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三元关系,让多元结构严谨紧凑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