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讲座稿)

(2018-09-04 14:13:26)
标签:

教学研究

文化

高质学习

教育

分类: 向你推荐

高中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讲座稿)

重庆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钱金涛

讲座内容:

一、2017版课程标准主要精神

1.目标:四大核心素养

2.内容:18个任务群

3.手段:活动中心

4.新事物:整本书阅读

5.水平描述(245

6.混合式学习生态

7.具体情境考测

二、这个时代的教育追求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由“本质主义哲学”到“存在主义哲学”。

“没有哲学支撑的教育改革是不靠谱的。”

行为主义教育:

教育核心:传授论——学习是知识的传授

教育模式:刺激——反应模式

认知主义教育:

教育核心:加工论——学习是信息加工

教育模式:储存——加工——合成

建构主义:

教育核心:生长论——通过意义建构,在探索中完成生长

新课标修订版要求的语文课堂第一要素是什么呢

遵循的是两个字: 建构!

之于课堂,则为五个字:主任务建构!

三、主任务建构的能力

(一)建构的三条理念

1、建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

语文课堂教育理想:不能仅止步于学生受到了启发、点醒、震撼,还要完成“建构”。

例子:《扬州慢》优秀课例

怎么读出凄凉感?——节奏放慢——气声

声断气咽

不能读粗了

不能读断了

2建构,强调生长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储存,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的冲突、重组、建构

3、学生需自然、主动、自我建构

1)自然建构——倡导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

2)主动建构——主动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

3)“自我”建构——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联系自我——深化思考——“自我建构

(二)建构的三种课堂模式

1、支架式教学

汪飞课例:秋歌——给暖暖

支架式教学流程:复杂任务加以分解——搭建脚手架——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独立探索或学生协作学习——建构出新图式——图式评价

2、抛锚式教学

课例:归园田居

抛锚式教学流程:创境——立问——学生独立探索或学生协作学习——建构出新图式——图式评价

抛锚式教学流程:确立维度——转化维度——学生独立探索或学生协作学习——建构出新图式——图式评价

3、随机进入式教学

课例:归园田居

注意语文教学中的三条逻辑

1)事理逻辑

2)情感逻辑

3)审美逻辑

四、强连接能力

强连接产生能力

中度连接产生知识

弱连接产生信息

(一)强连接能力——让学生沸腾起来!

震撼他,激活他

整堂课,让学生沸腾起来

(二)沸腾的具体主张

沸腾的课堂目标追求让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飞快地转动起来!

处于“满血状态”

处于“潜能全开状态”

是在“在状态的学习”

满血、在状态的学习到底是怎样的?

例:我给小学生上课。

沸腾的分类:初燃和兴奋扩散

沸腾的工具:激活

激活的类型:情感、制度、仪式、文化、思想、活动等激活。

 

附:钱金涛老师简介

钱金涛,男,现任重庆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教育部语文课标教材鄂教版副主编、全国当代语文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语会副秘书长、西南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钱金涛在新课改通识论范畴上,对教师人格和浪漫情怀、高效课堂和如何进行智慧教学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建树,倡导“动起来课堂”“亲在课堂”“智慧课堂”;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倡导“语慧教育”,提出回归语文本质中的文化性、文学性和规律性,提倡语文的高效和人文相结合,探寻出“语言张力的养成途径” “人格魅力的言语形成途径”“考试的本质通道养成”等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成果。

曾在《语文通讯》《语文学习》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并在北京、浙江、兰州、广州、云南、贵州、江苏、重庆等地做过100多场讲座,引起极大震动。

钱金涛的讲座注重生动与形象兼具,注重案例印证和旁征博引相援,所讲内容尤其注重能给教学一线提供可操作性,深受好评。

常开讲座有:1.通识教育类——《点燃从教的酒精灯》《课堂高速路》《征服学生的魅力》《让课堂沸腾起来》《亲在课堂》《班主任的葵花宝典》等;2.语文综合类——《我不能躺着看见神》《为语文而来》《语文教师,智慧的庄稼汉》《教学语文智慧,智慧教学语文》《课堂理想》。3.语文专项类——《带着匕首去见学生》《语文慧根的培养》《阅读与“立竿见影”》《以清醒的写作姿态拥抱立竿见影》《语文考试的硬度与长度》《作文,从天堂垂下的绳子》《语棱与作文》《语阵与作文》《文采的根与苗》《作文的大法与小法》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