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高考语文特色题举隅:浙江卷语用重思维考查

(2017-09-11 16:50:55)
标签:

高质学习

教学研究

分类: 考试研究

2017考语文特色题举隅

浙江卷语用重思维考查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语言是思维物质外壳。语言离不开思维,无论是句子还是段落,都有着思维的逻辑的驱动。

近些年的语用题,就不单纯注重语言的表达,还特别注重思维逻辑的考查。2017年浙江卷如下两个语用题,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真题回放:

1、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6分)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

【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特色解读:

此两道题,都是语用题,在关注语言的同时,也关注到了思维。

第一题,考查的是仿写,重心是逻辑运用,即用归谬法写一个假设句。所拟写的句子除了简洁明了,与例句句式一致,还需要符合归谬逻辑。此题并没有难为学生,为了培训学生的思维逻辑,不仅提供了参考例句,还对归谬法进行了解释,以帮助学生较快掌握归谬逻辑,运用归谬逻辑辑。

第二题,考查文体转换,要求将一首小诗转换为场景描写,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

在文体转换的过程中,涉及到诗歌思维与散文思维的变化。虽然都是文学作品,不过诗是高度浓缩的样式,其思维强调的是跳跃联想与拓展象征,而散文则有形散神聚的思维逻辑,场景、心理甚至人称,都指向一定的思想意义。

有了思维逻辑作指引,语言表达就有了章法,就不至于错乱不堪,这或许是这类重思维考查题目的实际意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