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比较谈
(2017-05-31 22:53:35)
标签:
高质学习教学研究 |
分类: 高质阅读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比较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
将《念奴娇赤·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求同可以联通苏轼的宇宙观与人生观。求异我们可以见出两文在思想情感上的不同。
一、相通相融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绘景写人来表达宇宙观与人生观:
“江”是“变”的,滚滚长江向东奔流而去,千百年来滔滔不息。月也是变的,它有阴晴圆缺;“江”“月”又是“不变”的,古今皆有。“江”伴古人,也伴今人。“月”照古人,也照今人。
“人”也是“变”的,三国风流人物即使是年轻有为战功赫赫的周瑜还是被千百年的历史波浪淘尽。而自己多愁善感,以至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处在“变”与“不变”的宇宙中,就看如何择取。人生如梦,还是洒一杯酒,一祭历史英雄,二献江中陪伴自己的明月。
这首词中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实是《赤壁赋》的延续。《赤壁赋》从“变”与“不变”来回答客人的问话,指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作为人,哪怕身处逆境中也要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还从“取”与“不取”角度来回答,指出: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二、相异相别的思想情感
从景象上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的是古战场雄伟壮阔景象,烘托的是三国名将周瑜的动人风采;而《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则表现浩渺平静之景,流露出生命的渺小之感。
从怀古人物来谈,《念奴娇·赤壁怀古》凭吊的是一代风流人物周瑜,通过“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慨叹,表达“人生如梦”的感受。《赤壁赋》追思的是是一代袅雄曹操,曾经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表达的是人生苦短。
从抒情上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而《赤壁赋》则侧重表现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