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中的成语和文化常识
(2017-05-05 20:50:50)
标签:
高质学习教学研究文化 |
分类: 学子导航 |
《陈情表》中的成语和文化常识
教辅资料
一、成语解释
1、
2、 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近义成语:孤苦伶仃、举目无亲。
3、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 形容非常孤单, 没有伴侣。 形, 指身体;吊,慰问。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 :“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迫近。主谓结构。源出 《汉书·扬雄传上》 :“恐日薄于西山。 ”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 旭日东升。
5、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 死亡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 即将灭亡。奄奄, 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近义成语:奄奄一息、 朝不保夕、 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 :“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
7、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乌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反义词语:老牛舐犊。
8、 结草街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近义成语:感恩图报。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9、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左传 ?僖公十五年》 。
10、 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主调结构。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二、文化常识
本课文化常识
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授官。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国蜀国曾任郎中和尚书郎。署,官署、衙门。
文化常识扩展: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 、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 、起复 (恢复原职务) 、超迁。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权(临时代 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 信)。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予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 如果是“左除” ,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3.擢,即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 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 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 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对“臧 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 ?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中的“放” ,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 “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 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如韩愈《送 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
14.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 “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 ,是指被 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 ,是指重新 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