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祥林嫂故事叙述研究

(2017-03-19 22:25:50)
标签:

高质学习

教学研究

文化

情感

分类: 高质阅读

祥林嫂故事叙述研究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祝福》这篇小说的核心是祥林嫂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加进的归乡故事中。

祥林嫂的故事自然就有了复调叙述的性质,具体表现为的叙述、祥林嫂的自述和卫老婆子的口述

一、的叙述

“我”的叙述包含两部分,一是自身归乡故事中的叙述,用的是顺叙,按回故乡——在故乡——即将离故乡展开,集中在由开篇到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这一部分中。其中融入了与祥林嫂的最后一次见面交谈和祥林嫂之死这两块内容。二是“我”将“先前所见所闻的祥林嫂的半生事迹的叙述,采用的是回想。

祥林嫂的半生事迹的叙述远比“我”的归乡故事详细具体,包括祥林嫂的初来鲁镇、再来鲁镇的经历。

二、祥林嫂的自述

祥林嫂的自述包括阿毛的故事和头上疮疤的故事。

前一个故事详,且有重复。后一个故事简单,属于答问式的。

三、卫老婆子的口述

卫老婆子口述的内容,一是讲祥林嫂为何被绑离鲁镇,二是讲祥林嫂被强嫁到贺家坳的具体经过。

为何鲁迅先生要采取如此的复调叙述的方式?据笔者来看,大致有如下考虑:

1、“我”叙述视角,把祥林嫂与“我”联系起来,表达了“我”这样的有正义感、有觉悟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对保守反动的鲁四老爷的憎恶,对鲁镇冷酷、麻木的社会的愤懑,还有想救拔祥林嫂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我”不仅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见证者,还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2、祥林嫂的叙述,让我们充满真切的在场感,便于进入故事情境,感同身受,在祥林嫂声嘶力竭的悲诉中体味她内心极度的伤心与痛苦,并且感受鲁镇听客、看客们的自私与无情。

3、卫老婆子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压在在祥林嫂头上的族权、夫权两座大山是如何摧折一个弱女子的,不仅是经济的盘剥,还有生活权利的强夺。

综合起来说,这样的复调叙述,让全篇小说内容集中,结构谨严,而且增强了小说的广度、深度与力度。

广度来说,全面真切地再现了祥林嫂的可悲的一生,以此对鲁镇社会以及各色人物进行了最严厉的解剖与批判。

深度来说,挖掘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揭示了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气氛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力度来说,通过对人性的剖析,抛出了旧中国的妇女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需要的不是改良,而是根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