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语文追梦人
语文追梦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13
  • 关注人气:2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2017-03-08 21:03:05)
标签:

高质学习

教学研究

分类: 高质阅读

《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点染”指的是工笔画中的一种染色技巧,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是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技法。此法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点”,就是正明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旨意,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侧面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对其有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说到点染,我们要注意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例析: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明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他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柳永《雨霖铃》下阕,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杨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点染”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点染”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 “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从上阙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钱塘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三吴都会”是“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东南形胜”是“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 “竞豪奢”,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简单来说,“形胜”“都会”“繁华”六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

从词的下阙来看,“重湖叠巘清嘉”是“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望海潮》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点染手法的娴熟运用,无论是上阙还是下阙,都用到了。词人着力于“染”,目的在于“点”,最终达到了投赠的目的:着力铺绘渲染钱塘的繁华,展现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其根本用意在于歌颂在此地任地方官的好友孙何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当然今天我们欣赏此词,并不在强调此种借诗文作奉承的方式与做法,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特别技法,明白“点染”的妙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