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与《湘夫人》比较阅读
(2016-07-21 13:07:36)
标签:
高质学习教学研究 |
分类: 高质阅读 |
《山鬼》与《湘夫人》比较阅读
四川省绵竹中学
《山鬼》与《湘夫人》都出自屈原的《九歌》,都涉及到爱情题材,都涉及到神(一是山神,一是水神)。但人物形象、内容结构和表现技巧又有所不同。现作如下具体的比较阅读:
相同之处:
1、题材相同。写的都是女神的爱情悲剧故事。诗歌主人公,都怀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期待,可是结果却是相约而不见,求之而不得。《山鬼》写山神倾慕爱情,追寻意中人,可是赴约不遇,失恋后悲哀的情景。《湘夫人》写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相思、相约而又得不到的相会遭遇及其心理波折。
2、侧重点相同。都重在刻画人物心理。《山鬼》刻画心理较为细致,把一个多情女子在追求爱情时的那种一往情深和自信,以及在爱情受挫时的那种特有的心理波折和苦恼刻画得栩栩如生。《湘夫人》突出了湘群等待中的企盼,及在企盼中的幻想,正是通过对爱情心理的这种虚实相兼的描写,从而成功地描写出一个苦恋者的感情历程,把那种忠夫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3、手法相同。都用了象征.。“山鬼”是屈原的自我写照,诗歌以山鬼的失恋来象征他政治上的失宠。同样《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不同之处:
1、人物形象不同。山鬼活泼灵动,年龄偏小,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集合,写的是神与人的相恋;湘夫人稳重、年龄稍长,表现是湘君的痴情的,而又含有怨恨的情感,表现的是神与神之痴恋。
2、内容结构不同。《山鬼》采用逐层展开的写法,根据事例按照女主人公出场赴约、等候相会、和久候不至而陷入憧憬和失望痛苦、忧愤的层次逐步展开。《湘夫人》采用民歌作品习惯使用的回环复沓的手法,《湘夫人》突出了等待中的企盼,及在企盼中的幻想,正是通过对爱情心理的这种虚实相兼的描写,从而成功地描写出一个苦恋者的感情历程,在情节上逐渐递进,形成了这个爱情悲剧故事的基调。
3、表现形式不同。《山鬼》是祭歌,呈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中的感人的片段,刻画了一个多情、温柔的山神形象,心理流动(赴约的喜悦——等待的焦虑——失约的怨恨)是主要内容。而《湘夫人》则采用歌舞剧的形式,呈现的“相约水滨——等待不至——美好憧憬——自我慰藉”的动人情节,表达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恋慕之情。
4、写作手法不同。《山鬼》采用第三称叙述,全诗以言情为主,充满一股强烈深厚的恋情,而又兼有情景描写和情节进展,较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湘夫人》采用第一人称写法,是带有一定情节的恋歌,以较丰富的内心独白直观地表达人物的心理。
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山鬼》有体态和装束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环境烘托,有衬托与渲染;而《湘夫人》非常注意以景写人。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融情入景,以景染情。如开篇两句,就以凄清杳茫的秋景,构设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湘君的心境;二是因情造景,象征寓意。“鸟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借比兴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因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错乱的感觉,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汀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诗歌借此表现男主人公人伤心与失意。
(综合网络资料编写,用于教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