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宗月大师》人性美
(2016-01-11 19:17:03)
标签:
高质学习教学研究情感文化 |
分类: 高质阅读 |
赏《宗月大师》人性美
四川省绵竹中学
《宗月大师》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人的散文,素朴感人,最让人忘不了的是宗月大师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之美。
一、富而不骄,富而好施
在少年老舍的记忆中,宗月大师曾是“阔大爷”,是“极富有的人”。老舍小时“家贫而身体很弱”“九岁才入学”,“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还不识一个字。”在这种情况下宗月大师也就是刘大叔“偶然的”到了他家。
刘大叔不常来看望老舍一家。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老舍一家这亲穷朋友。文章是这样写的: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由此可见,刘大叔无论极富,还是经济衰落,都无私地关心着老舍先生,没有嫌弃之心,只有关爱之意。即使是今天,像刘大叔这样的人也实在是难得。
刘大叔的乐善好施,不单是对老舍,还包括许多人。文章有这样一段概述: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刘大叔行善并不是作秀,他始终有笑声。这或许是他日后成为佛门大师之因。
二、贫而乐施,随遇而安
一个人富而且仁,可谓少见,而由富而贫,仍能善心不变,且能随遇而安,更是极为少见面。而刘大叔就是这样的极为罕见的人。
无论是贫还是富,刘老叔的心中是完全一样的。老舍先生这样写道: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刘大叔行善是从始至终的,富时穷后都没改变,忘记了家庭,也忘记了他自己,似乎成了内心的一种执念。
三、入庙为僧,克己为人
刘大叔终是穷到潦倒落魄地步,文章有这样的叙述: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就是这样的境遇,刘大叔还是善心不变。老舍先生这样评析:
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也嫖也赌。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
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这就是刘大叔,也就是宗月大师,富行善,穷行善,作方丈还是行善,谁会想到这是一个从金子窝里长起来的人。
到了文章篇末,老舍先生动情地写道: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宗月大师就是一个真正的普渡众生之“佛”,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难得的人性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