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课重教系列:人称: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情感变化最佳视角
(2015-09-07 22:11:39)
标签:
教学研究高质学习 |
分类: 高质阅读 |
旧课重教系列
人称: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情感变化最佳视角
四川省绵竹中学
今晚守晚自习,重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有些新的感觉与思考。可以说,这首感情丰富深挚的散文诗,涉及到的主体对象,一是大堰河,一是“我”即诗人自己。在大堰河这一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和感情抒发中,诗人交替使用了两种人称,来实现不同的表达需要。若是教学抓住这一点,不仅可感知诗歌内容与情感,还可学到一种记叙和抒情手段。
先请学生读全诗第一节,思考:
1、这一节,是用什么样的人称?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三人称,冷静客观地介绍了大堰河与诗人的关系,还交待了大堰河名字的由来及身份。
2、为何诗人首尾要用同一句话“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明确:强调大堰河与“我”的关系,表明诗人非常珍视一份关系,也在思考这一份关系。为下面的感情蓄势。
再请学生读全诗2至5节,思考:
为何诗人要转换人称,用“你”,能否改为“她”?
先试着把用了“你”的地方改为“她”,看看效果有怎样的变化?
第2节,前面两句,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的双重身份——地主的儿子,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的大堰河的儿子”,还介绍了大堰河是受迫哺乳我,因为她要“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但诗人并没有因为这些客观存在而疏离他与大堰河的感情,诗人忘不了大堰河的养育情。这就有了变换人称的如下句子: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这一句似乎可以将“你”改为“她”,语意没变,但情感变了,显得冰冷,而改为“你”,一下把诗人与大堰河拉近了,从这里开始,诗人要向大堰河吐露心声。这就有了第3节: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诗人要告诉大堰河,他想她,尤其是看到雪。
可是见不到了慈母般的大堰河,物是人非,只能见着“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不仅让诗人悲从中来,景色太凄凉,慈母的生活太落魄,走得很凄凉。
接下来第4节,句子都用了“你”,用铺排的形式来极写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这种深爱并没有因勤劳忙碌而减少丝毫,集在表现在“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诗人已经无法抑制内心,他要赞美大堰河的无私的爱,他要感激大堰河对他的深爱。
第5节,有“我”有“你”,诗人想问大堰河:当自己“吃光了大堰河的奶之后,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为何要哭?这里的“问”向我们传达出这样的情感信息,大堰河并没有把自己当乳儿,她像母亲样呵护着诗人自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心头肉,已经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可是乳儿毕竟是别人的,所以大堰河要哭。
研读完如上小节,让学生读7至10节,想一想,为何这几节又要用第三人称写“大堰河”?
第7节,写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各种各样的重复的艰辛的劳动。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写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四个“为了他”和一个不能对人说出的梦,突出了大堰河的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这里的四个诗节,诗人用“她”来突出呈现大堰河辛劳而悲苦的一生,来表现大堰河心地的善良与美好。
不用利于交流与对话的“你”,给我们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可敬可歌可泣的慈母形象。
看似平静的叙写中,依然激荡着无比的深情。
最后读11至13节。
思考:这3节,又用“你”有何妙处?
可以说这三节,用“你”,便于诗人与大堰河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第11节,诗人想告诉大堰河,她一家的惨景是“不公道的世界”导致的,他在写着给这样的世界写着咒语,可以告慰大堰河的是,诗人自己与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时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第12节,诗人想告诉大堰河,他在狱中为她写着赞美诗,呈给她“紫色的灵魂”,讴歌其高贵;还想告诉大堰河,她让他懂得人要有广博的爱,将爱“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最后一节,诗人感情的潮水绝堤,奔泻而出,发出了最深挚的呼唤“我敬你,我爱你”。
可以说全诗,运用第一人称角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自己与亲身父母家庭的 隔膜,有种陌生感、拘束感,另一方面以“她”来突出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为了表达深情的需要,诗人还在诗中的两处高潮地方,运用“你”这一人称,进行对话与呼唤,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一腔出自肺腑的深情。可以说“我”与“你”的人称介入,不仅亲切,而且强化并情感的浓度、深度与力度。
多种人称的聚合,既利于叙述与描写,更有助于抒情。虽然三种人称都有,但总体上来说,并不杂乱,与诗人的叙述层次、情感逻辑较好的融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