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内河,善生,庆昭,一样的灵魂,不一样的命运结局
(2014-10-22 14:56:09)
标签:
灵魂墨脱之行渴求醒悟精神寄托 |
分类: 读书随感 |
善生说,‘人的欲望和缺陷,该有自控,不是饿了就吃,累了就躺,这一切需要意志来克服’。终究,于他,意志未能战胜灵魂深处的某种渴求。
《莲花》快要结束的部分,善生的第二任妻子,对他说,他在角落里默默坐着,自己落泪都不知道。看到这里,我禁不住落泪。那该是怎样孤独无法被理解的灵魂,才会为不被世人认可接纳而哭泣?
那种噬骨的孤独,寻不到精神寄托的无力感,造成了他难以被世人接纳理解,哪怕是同他一起生活的妻子。或许,这样的灵魂已经无法被任何人拯救,他却甘于其中,无法抽离,也许是不想抽离。任由自己作为世人眼中的另类存在着,一个脱离出喧嚣尘世的孤寂灵魂。我想,纵然没有庆昭最后梦中善生自杀的梦的暗示,他也是会自杀的吧,在庆昭眼里是这样的。他的第二次婚姻,正是他想试图忘记内河,忘记她在他灵魂上刻下的一些东西,所做的最后的一丝挣扎,甚至以拒绝接受她的死亡来试图反抗,可是,他失败了。
似乎,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想要摆脱内河对他的某种影响,他没能成功。他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望她,之后,他还有什么眷恋?就连他的母亲都看出来,内河对他的影响,在内河第二次去西藏之前,曾经希望她留下来,并不是她接受了那样的内河做她的儿媳妇,而是,看到了她儿子痛苦的所在。对于善生这样无法言喻的灵魂,一直排斥内河的存在对他的影响,试图否认摆脱她对他的刻骨印记,企图融入于外面的世界,甚至在得知她死后,依然想象她活着,好与她的生命背道而驰,等到他一直以来寄托在她身上的灵魂,无处寄放时,自己也在无法接受她不在人世的痛苦中煎熬寻不到出路,他的婚姻只维持了不到一年。与上一次七年的婚姻相比,他越来越摆脱不掉内河对他的控制。他只得去面对她的死,好让灵魂得以寄托。然而,他真的能在没有内河的人生里,重新融入外面的世界吗?从庆昭的梦,就知道,他没能做到。
正是看到了内河和善生的人生,庆昭却醒悟了,她从墨脱经历生死回来后,接受了宋,那个在手术中无微不至照顾她的男人。她不要婚姻的束缚,说明她还保留着灵魂的某种自由。她不再写作,或许,她觉得某种程度上,是写作造就了以前的自己,面对疾病,面对生死,面对善生和内河的人生,她知道,似乎,最重要的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不再思考,不再纠结,最平凡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她看到他们二人的结局,自己却选择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轨迹。
有着一样灵魂的三个人,只有庆昭走了出来,她是幸运的。她看淡看透了很多事,她得到了最深刻的醒悟,于是,她最后把内河善生的东西送了人,她不再需要这些,她的生命自此与过往的一切彻底断开。她选择了简单随性,平实无华,自由温暖的生活。曾经如内河一样固执,拒绝善生,追求她的梦,庆昭之所以接受曾经那么排斥的宋,源于那次墨脱之行,过上了内河梦想却没能过上一天的生活。或许,她是作为内河活一次,内河不曾拥有过又渴望的生活。不管怎样,不管世人对庆昭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放弃写作如何扼腕叹息,她终归成全了内河的梦,或许,也寻到了她自己的梦。她手术之后,不再写作,也不知何时会拿起笔,这正是她寻找那个梦的一段迷惘时期,还好,善生带她寻到了,她是幸运的。
善生却是悲剧的所在,他渴望内河那样的灵魂,初始的教育让他必须厌恶这样不羁凌乱不堪的行为。他渴望又厌恶,甚至试图撕碎它,可是他骨子里却由不得他。这无疑是矛盾的灵魂,内河是最接近他灵魂的人,他需要这样的接近,虽然努力排斥憎恶这样的自己,努力摆脱她的影子,直到她死去,他才发现,支撑着他的一直都是内河,仿佛内河活着,自己就能看到另一个自己在过不一样的生活,这个自己又可以挣扎着活在这个世界里,当内河消逝,他的整个灵魂世界坍塌。。他去看内河,是去看他的另一个灵魂,确认已经死去,不复存在,他哭了,他不想任何人知道他在哭,他只有面对内河,面对自己另一个灵魂时才哭泣。
庆昭是幸运的,她看到了,醒悟了,她不能作为第二个善生活着,她需要换一种灵魂生活。。于是,她的结局,大家都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内河善生的结局。善生注定了,在失去另一个灵魂的时候,无法再生活下去。那已经不是第一次婚姻失败时,蒙着被子,大睡几天,能摆脱开的迷惘。他,善生,注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第二任妻子试图自杀。。可见,他,这样的灵魂,在他人眼中是多么的恐怖,只有内河,说,善生,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不能接受自己。从来,只有内河看透了他。
他的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第二任妻子试图自杀。。可见,他,这样的灵魂,在他人眼中是多么的恐怖,只有内河,说,善生,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不能接受自己。从来,只有内河看透了他。
内河,苏内河,她前仆后继的去拥抱伤痛,以求找到灵魂的归宿。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在乎一次次的伤痕累累,她明知前途不是光明,却义无反顾。她不害怕前路艰险,只想找到灵魂的归宿,即便是善生于她那份感情,她都可以无视。她第二次去往西藏之前,在送走那个美术老师之后,善生对她说,她想要的,都可以拥有,她拒绝了,这样的机会,于她,似乎不是生命的全部,她想要的最渴求的是另外的东西。她,固执,偏执,无惧无畏。。。可是,她需要倾诉,她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悯,不需要拯救,不需要回应,却不能不倾诉。她不断地给善生写信,不计较什么样的纸张,只言片语,不计较他是否回信,一如既往写下去,她需要写下去,需要。。。她是写给善生的,更是写给自己的,她需要一个支撑,可以让她继续走下去。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坚强,她也需要某种慰藉。
我想,她最终,是找到了灵魂归宿的吧。墨脱的人们都说她总是笑着,对人对物,温暖如春的孩子一般。他们说,她是一个好人,很好的人。
我想至少,她是快乐的吧。她的天性不是平凡的感情,她需要一种释放,灵魂深处的某种释放。世人眼中,她另类,疯狂,偏执,固执地坚守。。这一切源于她澎湃的心,蓬勃颤动的精神渴求!她从十几岁,一路寻来,跌跌撞撞,伤痕累累,或许,终于在孩子身上找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东西吧。不然,她怎会决定不离开墨脱呢?她的生命离去的那么突然,我想,也是幸福的吧,我真的愿意这么想,在她生命消逝的那一刻,一定是幸福的。
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这样一个世人眼中另类的灵魂,一个孜孜不倦前行,固执地寻觅中的女子,该给她怎样的结局呢?或许作者只有选择这样突然的方式来毁灭这样的灵魂。也只有用‘天妒英才’来解释,方可聊解读者的遗憾吧。
前一篇:《月宸殇》之 虚蒙山下一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