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沧浪亭”匾额楹联简释之一——沧浪亭
(2018-04-24 07:46:13)
标签:
转载 |
分类: 阅读 |
一、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占地十六点五亩,宋庆历四年(1044)诗人苏舜钦所筑。后为章、龚两家所得,更名为“章园”;后又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人称“韩王园”。到了元末名初,改为僧舍,先后更名为妙隐庵、大云庵、结草庵。大云庵僧人文瑛在庵旁重建沧浪亭,并请当时著名散文大家归有光写了一篇《沧浪亭记》,后历经清康熙、道光、同治和民国年间多次重修而保留至今。
苏舜钦当年建亭取名沧浪,别有意味。
苏舜钦,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官任参知政事;父亲苏耆,官至工部郎中,河东转运史,也可以说他出身官宦之家。他年青即有文名,有“出手洗乾坤”(《夏热昼寝感咏》)的雄伟抱负,立志做一番“功勋入丹青,名迹万世香”的“丈夫事”(《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因此,他比较支持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时值进奏院祀神,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借以打击范、杜。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
苏舜钦离开官场到苏州,不久建了“沧浪亭”。苏舜钦刚来苏州,非常狼狈,据他自己说:“岁暮被重谪,狼狈来中吴。中吴未半岁,三次迁里闾。”(苏舜钦《迁居》)当他郁郁不得志之时,他偶然发现了府学边上有块风水宝地,犹如柳宗元遇到钴鉧潭西边的小丘而“独喜得之”一样,甚为兴奋,以四万青钱买下了这块地,在水边建造了亭子,借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语意,命名为“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寓意鲜明,世事混浊当须自清,读书人不折膝于世俗的磊落情怀溢于言表。为此,宋杰写过一首七律《沧浪亭》来赞扬苏舜钦:
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
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
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
门联:
门前对沧浪之水,座上挹先生之风。
该联为江苏巡抚徐士林撰。上联既是对沧浪亭前的风景描绘,又是对沧浪亭寓意的点化。门前一湾清水,有桥通于对岸,桥西是一池荷花,桥东则碧水涟涟。岸上老树横卧戏水,别有一番趣味。“沧浪”本身就有水之青仓色的意思,这里当然还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寓意。下联是在赞扬沧浪亭亭主苏舜钦的高风亮节,“挹”读yì,就是“酌”,把液体盛出来,凡以器斟酌于水谓之“挹”。意思是说来到这儿的朋友都会受到苏舜钦高尚品德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