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主动学习指标体系研究

分类: 科研动态 |
作者简介: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教授(北京 100875);孙蔷蔷(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E-mail:346353628@qq.com(北京 100875);陈雅川,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讲师(广东 珠海 519009)。
内容提要:作为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学习对个体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奠基作用。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观察、识别和支架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品质的发展,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并置和比对建构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关键发展指标体系,包含5个基本维度,11个关键发展指标和33个针对关键发展指标的发展阶段描述。其中5个基本维度分别是: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往和主动合作;11个关键发展指标是:适应融入、计划选择、善于观察、喜欢提问、敢于尝试、问题解决、目标坚持、乐于接触、互动表达、冲突解决和分工协作。
关 键 词:学习品质 主动学习 关键发展指标 发展阶段
基金项目: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幼儿园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ZZA2015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动学习是人类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1]埃里克森(1950)认为主动和内疚的冲突是学前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主动性是3-6岁幼儿可能形成的积极品质,具有该行为品质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好奇,充满兴趣,尝试新的和熟悉的技能和任务,积极探索和控制外在环境,形成目的意识,为自信心和创造性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2]著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高宽课程”(High Scope)从创立之初即确定了“主动学习”作为其课程的核心,强调“主动学习”用来描述学习者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儿童要在成人的鼓励以及对他们的思维挑战中,亲眼去看,亲自去尝试。[3]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应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品质,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等良好学习品质。”[4]
主动学习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不仅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就紧密相关,而且主动性高的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实践社会交往技能、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5]。本研究拟对主动学习的关键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倾向,为教师因材施教和循证施教提供参考和指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研究采用文献法系统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概念和结构等,从理论层面建构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
(二)访谈法
研究采用访谈法请专家对理论构想出的指标维度进行重要程度打分,以此对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基本维度进行修改与调整。
(三)问卷法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进行初步建构和效度检验。(1)通过向幼儿园优秀教师发放开放性问卷获取儿童主动学习的行为表现示例,并据此完成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2)通过向幼教专家发放问卷,获取指标合理性的打分,验证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的内容效度。
二、研究过程
学前儿童主动学习指标体系是指对幼儿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动学习发展目标分类和发展目标分层的集合,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教育者收集客观、详细的证据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品质的发展。主要由主动学习基本维度、关键指标以及关键指标的发展阶段三个部分组成,基本维度和关键指标指向目标分类,发展阶段指向目标分层。
(一)确立基本维度
1.基本维度的理论构想
“主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主动学习”在本质上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6]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主动学习的维度,孙汝君认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注意、变换思维方式、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三个方面;[7]欧阳国慧提出主动参与学习包括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和创造参与;[8]孙红认为学习主动性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专注学习活动过程和对学习活动具有热情;[9]胡君芬认为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两者之间还有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10]田慧生认为主动学习包括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11]Helen提出主动学习包括直接与物体互动、行动上有所反应、发明和生成、问题解决四个关键要素。[12]美国各州的《早期学前教育标准》中大多都包含对主动学习维度的规定,如亚利桑那州提出主动学习包括:寻求与他人的互动、在活动、常规和游戏中发展独立性、在尝试任务和活动时展示出创造性、在学习新事物和尝试新经历时表现出兴趣、表达对其他人的兴趣、通过提问获得信息;爱荷华州提出主动性学习品质包括有意识去探索多种材料和经验、在参与活动时非常渴望、具有灵活性、想象力、独立性和独创性、对许多话题提问重复技能和经验来增强自我效能感,支持对新想法的探索。在主动性这一指标上,华盛顿州的标准是,儿童应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选择;基本不需要帮助,就能形成一个方案(计划),并按方案做事;在他人帮助下,能说出适宜的冒险和不适宜的冒险(或者危险)之间的区别”[13]。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主动学习强调儿童基于互动的参与式学习品质,儿童互动对象既包括“物”也包括“人”,因此将“对物操作”和“与人交往”确定为儿童主动学习的基本维度。“对物操作的主动学习”强调儿童在活动中不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入、并努力达成目标的倾向。而“与人交往的主动学习”强调儿童积极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倾向。因此儿童主动学习的基本维度包括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主动交往、主动模仿和主动合作。主动学习基本维度的理论构想详见下页表1。
2.基本维度的专家验证
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研究对10位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专家(大学教授、大学副教授、特级教师和省级示范园园长)以及6名一线教学专家(省市保教能手、骨干教师)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具体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详见表2)。
专家根据儿童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生活状态,对理论建构的儿童主动学习基本维度按重要程度进行打分。之后,将每位专家对拟定的主动学习基本维度的评分数值汇总相加,取其均值代指其各维度的重要程度,并据此对儿童主动学习拟定维度进行排序,最终评分结果排序见表3。
综合考虑,研究者计划选取平均得分在0.80以上的指标共五项,作为儿童主动学习的基本维度,其余拟定维度得分较低不予保留。至此形成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基本维度框架即主动探索、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交往和主动合作。
(二)建构关键指标
所谓“关键”是指这些指标是儿童主动学习应涉及的重要学习方式或过程,以及应着重培养的学习品质。“指标”是指具体可测量、行为化和操作化的衡量发展目标和发展水平的单位或方法。若要对儿童的主动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就需要将主动学习落实在儿童的外在行为表现上,所以儿童主动学习每个维度下包含的具体关键发展指标都应由若干个描述儿童主动学习行为的词汇、语句来反映和体现。
研究采用方便取样形式,向北京市、黑龙江省、甘肃省部分幼儿园的62名城市幼儿园教师发放了《儿童主动学习行为特征教师评定调查表》,希望通过教师描述的儿童主动学习行为表现“透视”儿童主动学习的行为特质,一方面归纳提炼出儿童主动学习的关键发展指标,另一方面佐证依据理论研究和专家访谈共同确立的儿童主动学习基本维度划分。
问卷回收后,研究者对问卷所收集的原始信息进行了初步的转录、汇总,剔除部分无效问卷。经汇总,共回收有效问卷共计54份,其中包括92名儿童样本数据。儿童样本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5。
通过对收集到的儿童主动学习行为表现进行编码分析,提炼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第一步,初步找出表现儿童主动学习不同特点的关键词汇,提炼具有概括性的概念结构,设置指标因素的初级编码;第二步,根据提取的指标因素,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并加注,这样做的目的是由于教师对儿童主动学习每条行为表现的描述中不止包含一种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所以需要在编码过程中对儿童主动学习这一复杂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拆解。初步编码后,得到儿童主动学习行为表现条目共计328条。第三步,通过编码解析,仔细推敲编码之间有何联系,再次凝练初步概括的指标结构,经过多轮反复调整,指标逻辑关系变得更为清晰,从而最终确立了11个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第四步,为了使幼儿园教师能够理解每个关键发展指标的具体所指,研究者再次阅读了各指标下的多条行为表现,最终形成了对每个关键发展指标的概括性解释性说明文字。(详见下页表6)
(三)划分关键指标的发展阶段
所谓“发展”,则表达了儿童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观点。为了帮助教师识别儿童发展的现状,了解儿童主动学习发展潜在和可塑的方向,研究将所提炼出的每个关键发展指标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主要参照了我国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4]、高宽课程的《儿童观察记录系统》(Preschool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简称COR)[14]、创造性课程《3-5岁发展连续表评价系统》(Developmental Continuum Assessment System for Ages 3 to 5)[15]等与儿童主动学习行为相关的国内外政策文本和具体评价工具。
同时,为了提升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实践应用时的可操作性,方便一线幼儿园教师直接依据该指标对儿童的主动学习进行观察与记录,研究者对发展阶段进行了典型行为示例的描述。基于开放式问卷收集到的儿童行为表现特征的编码整理,研究者在从属于同类关键发展指标的行为特征条目中,挑选出最突出的行为特征条目。下面以“主动参与”维度为例介绍关键指标的发展阶段(详见下页表7)。
(四)验证指标体系
为验证学前儿童主动学习指标体系的合理有效,本研究通过专家评定法和教师评定法对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进行了内容效度检验。
1.专家评定
内容效度是指关键发展指标体系能否切实地反映指标订立的目的,这就要求指标的设计要严谨合理,指标描述要准确清晰、不能模棱两可,能够有代表地反映指标所要分析的目标范围。研究选取23名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专家(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和实践教学专家(来自市级示范幼儿园、一级一类幼儿园)对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研究编制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专家评定问卷》,要求被试对每个指标的拟定及其发展阶段划分的合理性进行1-5分的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指标拟定或者发展阶段的划分越合理,13名理论专家和10名教学专家对关键发展指标和发展阶段合理性的评价结果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理论专家认为合理性得分最高的指标为选择计划、喜欢提问和乐于接触,合理性得分较低的三项指标为目标坚持、善于观察和问题解决。对于教学专家而言,合理性得分最高的评价指标为喜欢提问、敢于尝试、乐于接触,合理性得分较低的三项指标为目标坚持、善于观察、冲突解决、问题解决。尽管两类专家对于各评价指标合理性得分高低存在不一致,但是在每个指标上,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类专家的评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除了目标坚持的评分略低,其它各个指标合理性得分基本都在4.5分左右。
进一步从两类教师对指标合理性评分的标准差来看,对于理论专家和教学专家来说,合理性得分最高的几项评价指标,其离散程度也最低,这说明专家对这几项指标的合理性具有非常一致的看法。但理论专家和教学专家所给出的合理性得分较低的几项评价指标,其离散程度也都相对较高,这表明,专家对这几项评价指标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多数专家对这几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评分不高,但仍有部分专家认同这几项评价指标,认为它们是非常合理的。总体来看,根据专家对关键发展指标合理性的评定结果可以认为,本研究建构的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是基本合理的。
从下页表10可以看出,对于理论专家来说,除了“问题解决-阶段Ⅲ”和“冲突解决-阶段Ⅱ”低于4分,其它各阶段得分均在4分以上。而对于教学专家来说,同样是除了“问题解决-阶段Ⅲ”和“冲突解决-阶段Ⅱ”低于4分,其他各发展阶段得分均在4分以上。而这几项低于4分的发展阶段也都非常接近4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类专家的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本研究对于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发展阶段的划分也比较合理。
2.教师评定
本研究建构“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关注、识别和支架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了考察指标内涵以及每个指标阶段划分的理解度与区分度,研究者邀请多位一线教师对应指标框架,将研究者之前选择的33条儿童主动学习典型行为示例进行归类。
实际归类过程中,研究者先后提供给教师两份材料,一份只含有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的分类框架,其中附有相应的指标内涵解释说明;另一份带有随机编号的33条儿童主动学习典型行为示例。请教师将第二份材料中典型行为示例编号对应填入第一份材料的关键发展指标框架中。通过对教师归类正确性的统计发现,80%以上的教师都能理解具体指标的内涵所指,并可以区别不同的儿童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阶段划分,可见关键发展指标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三、研究结果
研究最终完成了对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共包含5项基本维度、11项关键发展指标、以及33项关键发展指标的发展阶段说明。5项基本维度分别为:主动参与(包括适应融入和计划选择)、主动发现(包括善于观察和喜欢提问)、主动探索(包括敢于尝试、问题解决和目标坚持)、主动交往(乐于接触和互动表达)和主动合作(包括冲突解决和分工合作)。发展维度和关键发展指标构成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发展目标系统,关键发展指标的发展阶段说明构成了儿童主动学习的目标进阶系统,三者共同构成了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为教师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目标指引、课程指南和评价工具,详见表11。
总之,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体系具有双重属性,即一方面体现儿童主动学习的阶段性表现特点,另一方面体现教师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相应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在使用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过程中,应发挥指标体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教师结构化、系统化地理解儿童主动学习的依据。教师可以将关键发展指标体系作为了解儿童主动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的参照物,将对儿童主动学习的观察、记录和评价变为可操作、有实效的一项常规工作。通过客观、全面、连续地记录儿童的日常生活,真实清晰地呈现儿童发展的过程性特点;另一方面,“学前儿童主动学习关键发展指标”是教师评价儿童主动学习发展水平的参考。教师通过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关注、评价和识别,进一步支架和引导儿童迈向主动学习更高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Hohmann M.,Weikart D.P.,Epstein A S..Educating young children:Active learning practices for preschool and child care programs[M].Ypsilanti,MI:High/Scope Press,1995.
[2]Erikson E..Childhood and society[M].New York,NY:Norton.1950:45-46.
[3]爱泼斯坦.高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M].霍力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
[5]Keogh B.K.,Burstein N.D..Relationship of temperament to preschoolers' interactions with peers and teachers[J].Exceptional Children,1988,54(5):456-461.
[6]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国社会出版社,2000:420.
[7]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32-33.
[8]欧阳国慧.主动参与教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8.
[9]孙红.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胡君芬.高中物理主动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11]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50.
[12]Moylett H..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early years:Active learning[M].London:Practical Pre-school Books,2008:6-9.
[13]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04):9-12
[14]High/Scope Educ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Manual:High/Scope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for ages 2.5-6[R].Ypsilanti,MI:High/Scope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