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名言(二)
(2014-06-26 00:37:16)
标签:
孔子书院从孔子游教育文化育儿 |
5·1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荀子·法行》
[译文]埋怨别人是词穷的表现,埋怨上天是没有知识的表现,过失在于自己反而在别人身上找原因,难道不是太迂腐了吗?
5·3 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得上守护基业了。
5·4 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宣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
5·5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情去修养自己,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
5·6 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君子谨守其职却不嫌劳苦,环境安适却不懈怠,待人谦逊却不献媚,宽厚却不放纵,给人好处并不吝啬,正直而不求捷径,就可说是懂道理了。
5·7 可言而不信,宁无言也。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可说但没有真凭实据的话,宁愿不说。君子诚实而有根据的话,就是天天说,也不会有过错;小人虚假而没有根据的话,就是说上一句,一生都是过错。
5·8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也;弗知则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而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有错不能改,是懈怠的表现;做事半途而废,应感到羞愧;羡慕好人而不去结交,是甘愿辱没自己;不知道还不问,是固执行为;解说事理不能
服人,是自己知识贫乏;喜怒无常,那是迷乱;说到不做,那是欺骗;不是自己做的事而据为己有,那是狡诈;拿道听途说的话来文饰自己的言论,那是内心空虚;对人没有益处而领取丰厚的待遇,如同盗窃;好说繁琐的话,是制造混乱;对杀人也不忧伤,那是太狠毒了。
5·9 君子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备则未为备也,而勿虑存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君子做小事如同做大事一样,理家如同做官一样,做事没有十全十美的,能不反思自省吗!
5·10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5·11 吾不见好学盛而不衰者矣,吾不见好教如食疾子矣,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吾不见孜孜而与来而改者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我没见过好学的人精力旺盛而永不衰微的,我没见过好教师教学生有象喂养自己有病的孩子那样用心的,我没见过天天察看月月考核他朋友德行道艺的人,我没见过孜孜不倦地帮助来求学的学生改正过失的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加强道德修养)。
5·12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
六、交
6·1
(《荀子·法行》)
[译文]共同出游而不被人喜爱,一定是自己没有仁爱别人;与人交往而不被人尊敬,一定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人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6·2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交往的人很多但没有亲近的,学习的范围很广但没有重点,喜欢的事很多但没有办成的,君子不与这样的人交往。
6·3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广泛地学习却不去实行,进取成功却不能礼让,爱好正直却又太急燥,行为有节制而对下又太严厉,君子不与这样的人交往。
6·4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没有骨气又不知道耻辱,强暴又不知道害怕,有勇力而对人又残忍,君子不与这样的人交往。
6·5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急于达到目的而不坚持操守,喜欢好名声而又办不得体,一愤怒就做坏事,卑躬屈膝、花言巧语又不知礼,君子不与这样的人交往。
6·6 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
6·7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以其显现的,就能看到其隐蔽的。
6·8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爱好;看他喜欢的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6·9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与能帮助自己成就才能的人交朋友,疏远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人。
6·10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
[译文]交往有孝道的人,远离欺上不孝的人。
6·11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君子坚持仁爱,成就德行,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6·12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面对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没有朋友,我也不亲近他。
6·13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与君子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好象走进存放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同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到什么地方去。
6·14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与君子交往,就好象时间长了,虽每天都有增益而自己感觉不到;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好象走在薄冰上,每走一步都在下滑,能用多长时间而不陷入水中。
6·16
(《荀子·法行》)
[译文]共同出游而不被人喜爱,一定是自己没有仁爱别人;与人交往而不被人尊敬,一定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人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七、理
7·1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君子对待儿女,疼爱但不显露在脸上,使唤也不必用好脸色慰劳他,用道理教导他而不强其所难。
7·2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对父母热爱并且尊敬。父母的行为,如果合乎道义就顺从,如果不合乎道义就劝谏,劝谏而不采纳,父母的行为应当看作是自己造成的。
7·3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如果坐者象代表死者受祭的尸那样端庄,站着象准备祭祀那样严肃,不问就不说话,说话就面色庄重,这是大人们应该做好的,不能作为做儿子的原则。
7·4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对兄长以尊敬的态度服事并作为自己的榜样,象对待长者那样听从
他的教导。兄长的行为合乎道义就以长者对待,如果不合乎道义就为他忧心。
7·5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对弟弟的好事不错过时机。弟弟的行为如果合乎道义,就用正常对待弟弟的原则对待他;弟弟的行为如果不合乎道义,就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他。对他尽到对待兄长的道义他仍不可教化,这样就暂且不去管他。
7·6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小孩的礼节)吃饭让年长者先吃,出力的事不退让,受了屈辱不往外说,参加酒场不喝醉,和谐地跟着年长者唱歌不露出哀伤的声音。
7·7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做弟弟的要)敬爱兄长,不横坐,不轻率地越过哥哥,不干使兄长脸色不快活的事,快步如飞地围着兄长周旋,俯首敬慕地听从兄长的使唤而不露出疲倦的脸色,未成年的弟弟,在敬爱兄长方面做到这些就可以了。
7·8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君子尽到做弟弟的本分,走在道路上就要为兄长担负行李,停下来没座位时就坐在脚上休息,兄长让自己做事就不能欺骗兄长。
8·1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8·2天下有道,则君子訢(xīn)然以交同;天下无道,则衡言不革。诸侯不听,则不干其土;听而不贤,则不践其朝。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译文]国家有德政,那么君子就高高兴兴地上下交往而志同;天下没有德政,那么平常的主张也不要改变。诸侯不听从自己的主张,就不贸然进入他的疆土;虽然听取自己的主张但没有好德行,就不登上他的朝堂。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面对恐吓才能看出他心情的坦然,面对谴责才能看出他思绪的沉稳,快乐的时候才能看出他并不狂妄,接近美色才能看出他恪守礼法,吃喝的时候才能看出他讲求纲常,面对利益才能看到他的礼让,悲痛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坚贞,贫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金钱利禄所迷惑,辛勤劳作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人所干扰。
8·4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学生们不要说‘没有人会知道我’,鄙陋浅薄的男女相会于墙背面的隐蔽处,可说得上隐密了,明天就有人宣扬他们说的话。所以读书人要坚持仁爱和正义明着做事,不坚实的事情,为什么别人会不知道呢?
8·5国有道则突若入焉,国无道则突若出焉,如此之谓义。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译文]国家有德政就象大鸟疾飞那样奔去,国家没有德政就象大鸟疾飞那样离开,这样就叫做义。
8·6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而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的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8·7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善于做生意的人不轻易让人看到他的宝货,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不轻易表现自己。
8·8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君子做官就能得到显贵,引退就能静养。难道是看重的他的显贵
吗?看重的是他对国家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8·9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君子做官就要能增加国君的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如果自己的意志得不到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道,这就是君子的义。
8·10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道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8·11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从前的君子不因为贫穷而愁闷,不因为地位低下而不安,不因为不被人了解而忧虑,虽然粗布衣服不完整,粗茶淡饭不得饱,住处是草门土室陋窗,但每天仍孜孜不倦地推崇仁德,别人了解自己不欣喜,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烦恼。
8·12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君子说话和做事都要正直,不靠花言巧语求取财富,不靠卑躬屈膝求取禄位。
8·13畏之见逐,智之见杀,固不难;诎(qū)身而为不仁,宛言而为不智,则君子弗为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即使敬服的人被驱逐,理智的人被杀掉,本来也没什么可怕;假如卑躬屈膝去做不仁德的事,花言巧语去做不理智的事,那就不是君子的行为。
8·14天下无道,循道而行,衡涂而偾(fèn),手足不掩,四支不被,……则此非士之罪也,有士者之羞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国家没有德政,遵循道义行事而横死在道路上,手足四肢得不到掩盖,……那么这不是君子的过错,而是君主的耻辱。
8·15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君子认为仁德最为尊贵。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8·16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译文]君子不靠向富贵的人谄媚来谋求自己的欢乐,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8·17凡行不义,则吾不事;不仁,则吾不长。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译文]凡是行为不符合道义的人,自己就不去服事;凡是没有仁德的人,自己就不把他作为尊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