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汉丰五校简介
重庆市开县汉丰五校创办于1963年,1978年被定为原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承载着悠远厚重的人文积淀,经过数代人的薪火相传、心血浇铸,汉丰五校傲然屹立于开州这片热土之上,不断聚焦世人关注的目光。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试点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科学学习实验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优秀家长学校示范校”、“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先进示范学校”、“重庆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乒乓球特色学校”、“重庆市美术特色学校”;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光荣称号。
2004年,学校在三峡大移民的浪潮中启动移民迁校工作,2006年4月完成全部建设。学校占地面积21537平方米,建筑面积17790平方米。迁校后,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有标准化教室40间,办公室20间;有大会议室、中型会议室、工会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等功能室;有乒乓球馆、跆拳道馆、书画苑、音乐空间整体一层楼等大型活动室;建有校史馆。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风笃实、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173名教职工,其中重庆市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重庆市骨干教师10人、县骨干教师39人、县名师3人。现有小学班48个,学生3400余人。
学校在18米宽的校门上方,塑熠熠生辉5个大字——“与太阳齐飞”,显示文化主题。进入大门是30米直径的大花坛,中间矗立展翅欲飞的雏鹰。4000平方米的广场砖,嵌有阳光主题系列图案,学校发展史和重大荣誉都以特制的醒目地砖由校门通向综合楼,传承文化。
学校注重校园的全方位绿化和人文化氛围。铁制围墙外,以大型橱窗展示阳光少年、学生重大获奖场景。小叶榕、黄桷树、桂花树、黄葛兰穿插校园,清新,爽心。“养成园”,
20幅经典成语故事作为铺路石,潜移墨化。文化长廊,立体的地理园地形地貌,师生不出校园就可感知地球的奇妙;历代名人的名言,励志、怡情。10版立体体育形体组图,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好示范;6幅大型国史校情浮雕,爱国爱校的好教材;大型永久性标语“沐浴六年阳光雨露,奠定一生幸福基础”,反映出师生的共同愿景。就是校园的铃声,我们也充分体现阳光主题,将少儿歌曲《小松树》、《七色光之歌》、《咱们从小讲礼貌》和校歌《与太阳齐飞》作为不同时段的铃声,陶冶师生。
作为文化的积淀、传承,特别需要物化的陈列。将六楼空旷的室内大厅改建成校史馆。宏大气派、内容丰富、设计匠心的校史馆,见证学校发展进程,折射师生开拓创新。
学校还着力打造一些阳光室内环境。在教学楼的每个楼道设立展示学生科技、手工或其它作品的样式各异的展台,悬挂系列阳光教师介绍。综合楼每楼过道设置“世界名校”、“世界风光”、“世界名人”、“世界名画”等不同主题。每个教室外专门设置展示橱窗,每个班级提出各自的班级奋斗目标、口号,并加以修饰和装裱。教室后面,设有统一制作而各年级又不同风格的通体储物柜,让班级自主装扮;教室四周墙边,设置孩子们喜爱的张贴栏形状,让班级建设动态墙壁文化。学校整合有限的教学用房,开设学生棋类、科技类等多个活动室,将综合楼七楼全部改建为各种音乐大教室;开设教师休闲吧、电子阅览室,集健身、阅览、休闲于一体。
学校注重校本研训培养阳光教师。一是成立骨干教师工作站,分层培训教师。分管教学副校长为骨干教师工作站长,市、县骨干教师为骨干教师工作站成员。下设三个工作室:一是由县知名专家、特级教师、原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刘兴敏牵头,组建数学工作室,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二是由本校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芳副校长牵头,组建语文工作室,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三是由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郭辉雄副校长牵头,组建综合学科工作室,主要研究综合学科和教育科研。每位市、县骨干教师,每位工作室成员,必须完成学期教育、教学、科研、培养教师的基本任务,学校进行量化考核。二是师徒结对三个“面向”,拓展校本研训。(一)面向本校教师。新到学校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傅进行手把手帮教。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学校都安排市、县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二)面向结对帮扶的农村学校教师。主要是结对帮扶的市、县教委行文帮扶的东华小学、满月小学、书香小学教师。(三)面向上级名师、专家。我们向市、县专家、名师拜师结对,打造更多名优教师。三是重视常规教研,提高教师实效和智慧。(一)坚持“四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第一类是“合格课”,教师分批主讲,最低达到合格标准。第二类是“主题课”,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就同一内容“异构”。第三类是“竞赛课”,每学期,组织讲课比赛活动,人人参与,分年龄段评比。第四类是“示范课”,由名优教师主讲,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二)让“写”成就教师。学校像奖励优秀教师那样奖励教育写作成果,引导、鼓励教师像重视课堂教学那样重视教育写作,实践中写作,反思中写作,提高专业能力。
教育科研在丰富学校内涵、提升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学校近几年来已经结题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优秀电影促进小学生各种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性实证研究》、《创建小学艺术体育特色学校的实践性研究》、《教育技术与小学环境教育整合的研究》、《以城带乡校际教师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保障机制研究》,结题的县级课题有10余个。学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小学校际课程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级子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策略研究》,有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课题《小学有效探索性学习的方式和操作研究》,有6个县级课题。专任教师中,100%有科研成果在省级获奖或公开发表。
学校开设很多普及性校本课程并编有校本教材。乒乓球课程,在各年级体育课中设置一节,大课间操时,全校学生都做学校自编的乒乓球操。书法课程,各年级都有设置。低、中、高年级分别侧重铅笔字、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形体与礼仪课程,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对学生进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及站姿坐姿等形体训练。跆拳道课程,在一、二年级开设,由专职教师在跆拳道馆进行教学。经典诵读课程,学校自编教材,每个学段一本,让经典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每周三下午为全校特长课实践大课堂,两节连排。提供的跨年级课程超市有:音乐类——合唱、电子琴、古筝、电声乐、葫芦丝、萨克斯、舞蹈;电脑和科技类——电子积木、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文学艺术类——文学社团、演讲与主持;绘画艺术类——线描、素描、水粉、创意绘画;书法艺术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体育类——乒乓球、健身操、篮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田径;棋类——象棋、五子棋、围棋。学校各年级还提供书法、手工、七巧板、魔方、九宫格等年级课程供学生选择。
学校除开展各种常规活动、主题活动、七个阳光艺术团活动外,还通过校园四“节”,发展学生特长。红领巾艺术节,让学生品味艺术,创造艺术;科技节,让学生展示科技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科学实验报告,制作科技作品,创作科幻绘画。读书节,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英语节中,通过唱英语歌曲、讲英语小故事、写英语小短文,开展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情景剧比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学校积极探索阳光课堂“555”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教学环节五“定”。即:目标设定,每课时都要有明确目标;重点议定,学习重点或主要探究问题由师生共同筛选确定;方式择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方式、内容、伙伴的选择空间;效果评定,重视及时评价和多元评价;延展自定,课堂中要有梯度拓展题或梯度作业。教师五“关注”。即:关注“自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和谐”,营造自然、平等的课堂氛围;关注“情趣”,让学生在趣中求知、明理;关注“资源”,通过学科整合、资源开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五“体现”。即:体现“对话”,彰显生本、生师、生生对话;体现“体验”,让学生愿意“做”、充分“做”、快乐“做”;体现“合作”,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小组效果上墙;体现“创新”,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方法;体现“超越”,让学生敢于超越教材、课堂、老师、自己。学校有具体的评价表,并印在听课本扉页。课改合格课分卓越、高效、有效、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要求教师人人达到合格,多数教师达到有效以上,鼓励教师升级。
半个多世纪的耕耘收获,半个多世纪的桃李芬芳。秉承着巴渝大地的人文传统,孕育着教育改革的时代锋芒,汉丰五校将不断努力进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更新时间:2013年12月)
http://s12/mw690/001U4I2cgy6J3cA5VtFeb&690
http://s6/mw690/001U4I2cgy6J3cD1oYR4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