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005Asw02ty6Pw7S2cNd0b&690
唐田先生字木刀,号古蜀道人。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权威查询系统:http://www.yxrsrc.gov.cn/search/search_gymszc.htm)
唐先生是陕西汉中人,当踏上陶都的那一刻起,就被陶都紫砂陶独有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从此与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漫长的陶刻习艺过程中,潜心研习历代诸多名家作品,并融入个人风格,使其作品粗而不俗,细而不腻,既彰显了西北汉子的粗狂豪迈,又表达了性情中人的侠骨柔肠,故在与多位陶艺名家的合作过程中,其作品受到较高好评。
紫砂壶做为饮茶工具,用来泡茶不但没有一般陶瓷器的土气味,而且可以保持茶叶原有的色、香、味,其自然古朴的形象又与茶文化深厚的自然气韵相辅相成,散发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灵智之光。
此壶采用家藏稀有降坡泥制成,降坡泥的细腻柔滑犹如少女的肌肤,这种独特的泥质是任何一种陶土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给紫砂壶注入了灵性。整器匀称流畅,无懈可击,器型上柔和妩媚,圆中有变,小而不弱,细而精致,有骨有肉骨肉亭匀。小巧可人,上手舒适,西施之美,不过当年!
http://s15/mw690/005Asw02ty6Pw83KIuq4e&690
唐田先生书画制壶《登科后》。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榜。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而这时,他也已经46岁了。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的绝句,表达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
http://s9/mw690/005Asw02ty6Pw87hrJec8&690
此西施壶采用稀有家藏降坡泥全手工制作而成。降坡泥是在90年代初,宜兴政府为开通丁山至宜兴的"陶都路"时偶然发现的,陶都路必经黄龙山与青龙山吻接处山坡,为使公路降坡平坦,筑路工程开始挖坡,无意中挖掘到部分紫砂原矿,后取名为"降坡泥"。
"降坡泥"的发现纯属偶然,而且存量特别稀少,它仅仅是降坡筑路偶然见得而已,仅此这块小范围存有少量矿源,再说现在黄龙山休闲广场已经建好,柏油公路平坦通常,"降坡泥"如今也因为这些工程的完工而绝迹了,因此如果现在还要见到的"降坡泥"和"降坡泥"壶都是原来制壶艺人90年代初收藏在家的少量矿源制完成的。物以稀为贵,更具收藏价值。
http://s4/mw690/005Asw02ty6Pw8aeD7l13&690
说起西施,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其丰姿婀娜,貌美倾城,令人赞叹。但在紫砂壶界,也有一壶称为“西施”。顾名思义,此壶应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
西施壶原名也称“文旦壶”,据吴梅鼎《阳羡茗壶赋》说“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名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事实上此壶式也确实像极美少女丰满的乳房,壶纽像乳头,壶流短而略粗,壶自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来也许觉得“西施乳”之名不雅,便以壶把为倒耳之形为名,改称“倒把西施壶”。
http://s9/mw690/005Asw02ty6Pw8d9vw448&690
泥料特性
龙山双英~【降坡泥】,原矿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区。二龙桥矿段,正位于“青龙山”与“黄龙山”之交界处,因採矿而使道路低陷,遂被宜兴陶人呼之【降坡泥】。
(注:经地质学家420伉俪俩亲自鑑定原矿,确认该泥之原矿为断层岩,乃宜兴青龙山与黄龙山造山运动时两山高压磨擦而成,特此一记!)
【降坡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简直与明清佳泥毫无二样,因原矿採自双龙降坡处,故直接命名为【降坡泥】。
【降坡泥】之原矿即是名闻古今天下之“五色土”提练挑拣而来,成陶后,明季文人谓之“龙山名砂”!传说是宜兴修铁路时挖出的紫砂明矿(在地表),是一小山丘,此泥料颜色古朴,黄中代红,烧成后壶体中的黄砂隐现,因为接近青龙山(石灰石),富碳酸钙(天然熔剂原料,所以烧成成品水色滋润,扫测温度偏低,质感非常漂亮。于是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挖掘,于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
(注:该“古龙山名砂”与近代流行调配之“龙山名砂”原矿与练製法皆完全不同)
传说古代有一“异僧”行至丁蜀,呼卖“富贵”,土人嗤之以鼻,遂掘地现出五彩斑斓之矿土,故由古至今原矿皆称之“五色土”、“富贵土”!《亦即今人所称的“降坡泥”》本泥富含历史传说因缘,更因绝灭百年,今日重现益显神秘神奇,为爱壶之收藏家万勿错失的“古老历史名泥”!
窑温:约1180度。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矿区?二龙桥矿段,正位于“青龙山”与“黄龙山”之交界处。
泥性:原矿因含缎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难度:收缩和变形极大,不易制作,只适合做小品。
特点:原矿因含缎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冲茗特性: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冲泡建议:以之冲茗茶汤“温顺醇和”、“回甘强劲”;若搭配前代传器为品种,稍一泡养除了“包浆”明显外,更与古代传世巨作之气息、质感毫无二样,为喜爱老壶韵味的藏家们爱不释手之品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