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开汉业,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迹地。当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封为汉王来到汉中,养精蓄锐,接受萧何建议,拜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军,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北越秦岭,消灭不可一世的项羽,遂以“汉”为名,建立汉朝。站在这个由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些传颂数千年的典故似乎弥漫四周。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望江楼始建于南宋,曾名“天汉楼”,以前是汉中最高点,站立其上可以望见汉江船帆点点。楼的正面高悬一副楹联上书“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古汉台大门口柱子上的楹联其中也有一句“此最高,看芳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都是对它的佐证。如今城市扩建,高楼林立,登高望远已经望不见汉江。曾经的诗意和豪情只有自己想象了。
走进汉台碑林,有博物馆最重要的陈列,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精品《石门十三品》又名汉魏十三品,是从汉魏到明清时期的百余摩崖石刻中切割下来的十三件书法石刻珍品,既是研究褒斜道通塞和古代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又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杰作。是镇馆之宝,更是国之瑰宝。
石门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褒斜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因为当时没有隧道这一称谓,所以称之为石门。是蜀道的重要部分,系东汉年间开凿。历代过往的文人墨客、仕官商贾在此依山凿石,镌刻铭文,石门内外的崖壁上留下大量的题咏和记事,形成了摩崖石刻大观。其中便有据说是曹操存世的唯一真迹,署名“魏王”的《衮雪》。七十年代初因修水库最受推崇的十三件摩崖石刻被凿迁移入汉中博物馆设专室保护、陈列。
近现代《石门十三品》被书法界推崇备至,称其为“书法宝库”。其中的《石门颂》和《石门铭》是公认的书法经典。日本书法权威种谷善舟瞻仰之后留下了题刻:石门石刻,日本之师。
与望江楼相对而立的桂荫堂建于明代。因堂前有几株古汉桂,花开时节飘香四溢而得名。

博物馆虽然不大,但院内古树繁茂、修竹参差、亭榭遥相,充满江南灵秀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