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八个故事
标签:
歙县棠樾牌坊女祠旅游 |
http://s10/mw690/005AsgbGzy7ht6hlW8V79&690
俗话说“徽州牌坊多,歙县是一窝”。徽州一府六县,要数歙县为最,歙县又以棠樾最有名。距离歙县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郑村镇棠樾村里的牌坊群又是歙县一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村东大道上七座牌坊三座明朝,四座清朝逶迤成群,前后相差四百年,每一座都镌刻着一段历史故事。
鲍象贤尚书坊。鲍象贤,明嘉靖年间的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左侍郎,曾带兵出征 云南、广东、广西、山东、陕西等省平定叛乱和击退倭寇,立下战功。他平日有“官不择位”的铭言,生性刚直不阿,多次遭到朝中权贵和奸臣的排挤与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曾一度罢官回归故里。鲍象贤死后,皇帝如失股肱,非常惋惜,追赠加封其为工部尚书,牌坊两侧分别刻有“命涣丝纶”和“官联台斗”的题字,这是皇族赐予的极高荣誉。
鲍逢昌孝子坊。
明末世乱,鲍逢昌父亲外出谋生,久无音讯,年仅14岁的鲍逢昌千里寻父,长达三年之久,最后终于在甘肃 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将其带回家中。一进家门见母亲病危在床,又远去桐庐县的富春山,冒着生命危险,攀上悬崖绝壁,为母采药,并割股为药引,替母疗疾,治好了母亲的病。族人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能感动上天自然能感动天下的皇帝,遂于乾隆三十九年下旨赐建此坊。
鲍文渊妻节孝坊。吴氏当年以继妻身份进入鲍门不久,丈夫鲍文渊不幸病故。年仅29岁的吴氏立志守节,孝顺公婆,抚前室子成人。在年逾六旬时将自己长年积蓄捐出,维修鲍氏家族九世以下的祖坟。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地方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同等规模 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冬”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子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鲍漱芳父子义行坊。清嘉庆年间洪水泛滥,鲍漱芳父子带领众商捐米6万石、麦4万石,用以赈灾,而后再捐银300万两,资助治水工程——修筑淮河大堤长达800里。平日还置义田、办义学、修桥铺路,善举众口皆碑,朝廷官员纷纷上书并得皇上恩准,修建“乐善好施”坊。 另有一种说法是,鲍家已建成“忠”、“孝”、“节”六座牌坊,单缺一个“义”字,鲍家便想凑齐,以光宗耀祖、流芳百世。而此时的鲍漱芳身为两淮盐运使司,即当官又经商,家中“藏镪百万”“富比王侯”非常有钱。嘉庆皇帝看出鲍家心思,就提出:鲍家为朝廷修800里河堤,发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三年军饷。鲍漱芳照办,由此“义”字坊建成。
鲍文龄妻汪氏25岁守寡,“立节完孤”,把儿子培养成 名医,45岁去世。族人为她请旌,终于在汪氏80岁时,获准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此坊是儿子拿钱为母亲立的节孝坊。牌坊上的“敕建”二字是指皇帝认同其“矢贞全孝”、“立节完孤”的行为下诏书同意建坊的。
宋末元初,鲍宗岩、鲍寿孙父子被强盗抓获,并威胁不交出银两就杀死父子中的一人。儿子向前要求受死,父亲则要求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明永乐朱棣皇帝在《宋史▪ 孝义篇》中得知棠樾鲍氏在生死关头父慈子孝,特赐建“慈孝里”坊。此牌坊为“御制”,是皇上下令,国库出钱所建,在七座牌坊中级别最高。乾隆游江南来到这里看到此坊,作为追奖御笔赐对联一副:“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秀江南第一乡”。
鲍灿饱读诗书,却不求仕途,是个大孝子。母亲背部生疮化脓,用手挤脓疼痛难忍,鲍灿就用嘴为母亲吸吮脓疮,减轻母亲痛苦,孝行感人,经请旨建造此坊。 牌坊正中有“圣旨”两字,是由地方呈报,皇上恩准,下圣旨而建。
http://s11/mw690/005AsgbGzy7hMgIhaXM5a&690
敦本堂,俗称男祠,典型的“肥梁廋柱内天井”的徽派建筑,银杏为柱,樟木做梁,取意“栋梁”的“冬瓜梁”粗大稳重,砖木石雕精美细致,显示着鲍氏家族的煊赫。
http://s5/mw690/005AsgbGzy7hCKuYkL2f4&690
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初年,取“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横匾“贞烈两全”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女祠非常罕见,它打破了女人不可入祠堂的旧制,规模比男祠略小,坐南朝北。与男祠相错面对,大门却冲着一堵墙与门前小道形成胡同巷,两边开侧门出入,而男祠大门南开,门前空阔并放有旗杆石。设计上其实还是讲究主次有别,有主有依的。
http://s16/mw690/005AsgbGzy7ht6gHoWH3f&690
牌坊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的是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因此牌坊群不是按时间排序建造的,而是遵照“忠、孝、节、义”的排序建造。所以牌坊群无论从哪头起都是“忠、孝、节、义”的排序。
http://s2/mw690/005AsgbGzy7hJsfZjIR71&690
骢步亭,因亭顶处似戴着一顶官帽,也被叫做"官帽亭"。是鲍家为纪念先祖鲍宣而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因御史鲍宣为官清廉,从不坐轿,骑匹骢马,行走乡间,巡察民事,所以取名“骢步亭”。因为有了这个亭子便有了棠樾村七座牌坊、八个故事的说法。
http://s11/mw690/005AsgbGzy7hMgIhaXM5a&690
http://s5/mw690/005AsgbGzy7hCKuYkL2f4&690
http://s1/mw690/005AsgbGzy7hwkYzgCA40&690
http://s14/mw690/005AsgbGzy7hwkYqHsV9d&690
http://s7/mw690/005AsgbGzy7hwkYo17Me6&690
http://s2/mw690/005AsgbGzy7hwkYV5mN91&690
http://s14/mw690/005AsgbGzy7hwkYqHsV9d&690
http://s7/mw690/005AsgbGzy7hwkYo17Me6&690
http://s2/mw690/005AsgbGzy7hwkYV5mN91&690
http://s3/mw690/005AsgbGzy7hwl09gMWb2&690
作为中国和世界上唯一的女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这里设为指定参观点。
http://s15/mw690/005AsgbGzy7hwl0gcj42e&690
http://s13/mw690/005AsgbGzy7hMhI0Axucc&690
http://s15/mw690/005AsgbGzy7hwl0gcj42e&690
http://s13/mw690/005AsgbGzy7hMhI0Axucc&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