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全球唯一的“蓝莓”球粒火星陨石!

标签:
转载 |
现在,最新降落到火星表面的更先进的“好奇”号火星车也加入了探索火星的行列。“机遇”号拍摄到的这种岩石形态,表明了火星曾经是一个表面覆盖水的湿润星球,也证明了“机遇”号仍旧有存在的价值。这种被称作“蓝莓”的矿物体积很小,直径仅有3毫米,图片是将其放大至2.4英寸(6厘米)宽。“机遇”号首席科学家,来自康奈尔大学的史蒂夫•斯奎尔斯(Steve Squyres)说:“这是整个火星任务中传回的最出色照片之一。”地质学上的“柯克伍德”结构就是由类似的球状沉积物形成的,但在火星上从来也没见过露出地表像这样高密度沉积物。这种由“机遇”号火星车发现的“蓝莓”矿物是由岩石内部富含矿物质的水沉积形成的。这证明了早期火星上有潮湿的环境。很多这种球状物都有破裂和被风侵蚀的痕迹。斯奎尔斯补充说:“这些矿物小球外部非常坚硬,内部却比较柔软。表面和内部无论在结构,还是在组分上都很不相同。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奇特的地质学难题。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假设,但还没有一个是满意的,解决这个难题还需要一段时间。
http://s13/mw690/a2033900gd593853296ec&690
http://s4/mw690/a2033900td5186e3c73c3&690
http://s8/mw690/a2033900gd5938547d3e7&690
http://s4/mw690/a2033900gd5938534da53&690
http://s13/mw690/a2033900gd593853296ec&690
http://s14/mw690/a2033900td57fee4904fd&690
http://s13/mw690/a2033900td57feea9456c&690
http://s14/mw690/a2033900td57feddf694d&690
http://s4/mw690/a2033900td57fed66d483&690
http://s5/mw690/a2033900t7bbffe242734&690
http://s5/mw690/a2033900td57feb05f8c4&690
http://s1/mw690/a2033900td57feaaf6430&690
http://s12/mw690/a2033900td57fe84d90bb&690
http://s6/mw690/a2033900td57fe6e7c4d5&690
http://s16/mw690/a2033900td57fe5c7a83f&690
http://s2/mw690/a2033900td57fe75a1e31&690
http://s16/mw690/a2033900t7bbffda90fef&690
http://s6/mw690/a2033900t7bb5a4d58c95&690
http://s6/mw690/a2033900td5186f710735&690
http://s3/mw690/a2033900td5186f737652&690
http://s13/mw690/a2033900t7bb5a49eaa5c&690
http://s4/mw690/a2033900td5186e3c73c3&690
http://s2/mw690/a2033900t7bb5a492acc1&690
http://s7/mw690/a2033900td5186a2720f6&690
http://s8/mw690/a2033900td5186a5c77c7&690
http://s8/mw690/a2033900td518698ddb87&690
http://s2/mw690/a2033900td5186927d7f1&690
http://s13/mw690/a2033900td51865fb18cc&690
http://s2/mw690/a2033900t7bb5a3bceef1&690
http://s5/mw690/a2033900t7bb5a3e91a44&690
http://s15/mw690/a2033900td51864e6b9ee&690
http://s4/mw690/a2033900td51863355a73&690
http://s12/mw690/a2033900td5186118e00b&690
http://s1/mw690/a2033900gd594e6adf410&690
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球粒陨石!
按化学成分区分,球粒陨石有以下类型:
- 碳质球粒陨石(占所有球粒陨石的3.5%)
- 普通球粒陨石(占所有球粒陨石的95%),再细分为:
- E球粒陨石顽辉球粒陨石 (占所有球粒陨石略多于1%)
- R球粒陨石Rumuruti (罕有)
- K球粒陨石Kakangari (罕有)
- F球粒陨石Forsterite (罕有)
以及少数未被分类的样品。
除了上述按化学成分的分类外,亦有按岩石学(即基于吸积至母天体后所受的物理改变)而分类为1-7型。
- 第1~2型:受到液态水蚀变作用,球粒不明显。水的来源可能是陨石上的冰晶被加热至0℃以上时融化(水蚀变较轻微的第2型),或是含水的硅酸盐在摄氏数百度因脱水而产生(水蚀变较严重的第1型)。
- 第3型:是基础形态,陨石与原始状态差异不大。易于看到大量原始的球粒。而且陨石拥有较高含量的挥发性物质(包括惰性气体和水),这类陨石从未加热至超过400~600℃,与原始太阳星云物质最为相近。
- 第4~6型:受到热变质影响,数字越大球质越不明显,而且惰性气体和水含量比1~3型少得多。这类陨石有可能曾埋藏于母天体深处,在被吸积后数百万年内受放射物质加热,温度可能达600~950℃
- 第7型:受热变质严重影响,虽然陨石保留了原来的化学成分,但球粒已不可见。有理论认为这些是向无球粒陨石过渡的类型。
但没有一种类型的球粒陨石曾遭受足以引致熔融的加热,只有少数罕有的角砾化球粒陨石曾经历撞击而出现部分熔融。
最后总结:这个全球唯一的球粒火星陨石,应该也是全球最大的碳质球粒陨石按“岩石学”(即基于吸积至母天体后所受的物理改变)划分的话,应该属于第1-3型之中,这类陨石从未加热至超400~600℃,与原始太阳星云物质最为相近。
http://s12/mw690/a2033900td5c2fb5ac46b&690
这已经是好奇号在盖尔陨石坑内部观察到的第二例半透明不明物体。
http://s16/mw690/a2033900td5c2fb6ec1d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