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曲木与鸣鹅
(2025-07-09 10:45:28)
标签:
文化四柱六爻风水紫微斗数 |
《庄子》中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在字面上看又充满了悖论的故事,即曲木长生与鸣鹅不杀:
曲木长生:一个木匠领着他的徒弟,出去看见一棵树,长得很乱,不成材,结果这个树就不会被木匠伐掉,这叫曲木长生。在庄子的语境下认为,树木千万不要长成栋梁之材,你长成栋梁之材就会被别人伐掉,为他人所用,这也是非常符合道家无为思想的,一个人越是有能力,越想要有作为,就容易形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结果。因此,若想要保持好生命本有的状态,那么就不要主动去呈现出可用的情形,唯有无可用,所以才能保全形。
鸣鹅不杀:有一次一个客人到主人家去做客,主人要杀鹅款待客人,结果主人专门找那个不鸣叫的鹅杀掉,客人询问为什么?主人回答说,因为那个能鸣叫的鹅可以替主人看家,这就是鸣鹅不杀。这个故事跟曲木长生正好相反,曲木长生是越没有用处的木材越活得好,而到鹅这儿,有本事的鹅就能活,没本事的鹅就得被杀,这一次,能积极主动去作为的事物,却得以保全其性,这两个故事一对比,有人就说看不懂庄子了。
其实,我们之所以看不懂庄子,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庄子在故事中表达出来的相,而没有通过事物的表象去看他们的本质。曲木和鸣鹅,一个是无为,一个是有为,人们之所以区别对待,是因为对这二者产生的需求是不相同的:世人需要可以做栋梁的木材,所以曲木才会保全生命;世人不需要不会鸣叫的鹅,所以鸣鹅才会保全生命。庄子要叙述的内容,实质上是如何在社会需求和自我全形之间达到平衡,而不是单纯地无为,更不是以“无为”的思想去作为衡量一切人事的终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