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志”与古典文化
(2016-05-03 16:17:11)
标签:
文化六爻风水四柱紫微斗数 |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把人的情感分为“七情、五志”,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们都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应,若得不到正常的调节,就会导致疾病。而“五志”是从“七情”中精简出来的“喜,怒,思,悲,恐”更是和五脏关系尤为密切。《皇帝内经》认为情志的变动和五脏的机能有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举止失常。《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当人犯怒时,破坏了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中医术语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
岳飞名篇《满江红》:“
“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思虑完全是依靠人的主观意志来支配的。如果思虑过度,精神一定会有影响,诸如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病,大多与过分思虑有关。中医认为: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泪光点点,弱柳扶风,紫鹃做了开胃平补的火肉白菜汤给她,而林妹妹只喝了几汤匙就搁下了。可见思伤脾胃,黛玉的胃口实在是太差了。
“悲”,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三国演义》中周瑜死之后,诸葛亮感叹:“公瑾乃一代儒将,风雅超群,今日之死,如星陨落,岂不叫天下英雄同悲!!”此悲情如江河之水滚滚东流,与天地之浩然正气同存。
“恐”,是惧怕的意思,因精神极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惊”,是突然遇到非常事变,导致精神上的卒然紧张。惊是自己不知道而惊吓;恐是自己知道而恐惧。无故恐惧害怕的人,大都肾气虚,气血不足;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三国演义》中夏侯杰,竟被张飞在长坂坡一声怒喝而气机错乱,吓得胆汁吐出,坠马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