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知识份子精神
(2016-01-30 13:16:06)
标签:
文化紫微斗数四柱六爻风水 |
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中国传统社会讲“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士”简言之就是知识份子,《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士大夫”阶层是道统的承担者,因此从道德角度来看,他们甚至比统治者更有话语权。中国传统文化给知识份子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历史舞台。
“知识份子”表达的是清贫、正义、知识、涵养、不趋炎附势的社会形象。传统的士大夫文人,严于律己,品行高洁,身先士卒,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诸如明朝天启年间的李流芳,当士大夫之流纷纷朝拜魏忠贤时,独李流芳不肯,他说“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管子·牧民篇曰:“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明代杨继盛因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杀害,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清代林则徐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对于知识份子而言,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就等于生命,古往今来的历次运动中,对知识份子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以及羞辱,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摧毁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精神,即中国历史上久诵不衰的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人格尊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品格。陈寅恪先生:“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此乃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