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的有情有义
(2015-08-13 16:29:40)
标签:
文化六爻风水八字紫微斗数 |
高俅是《水浒传》中一个臭名昭著的反面人物,在第二回里讲述了高俅的发迹史,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破落户子弟,经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把他转荐到了“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高俅结识了当时尚为太子的宋徽宗赵佶,从此平步青云。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许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个卑微小吏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其实,这位“小苏学士”就是鼎鼎大名的东坡居士苏轼。
南宋学者王明清在《挥麈后录》中对高俅的发迹言之较详: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行走小吏,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具备一定的武功基础。苏轼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都太尉王诜,王诜不仅是一个书画高手,还是宋神宗皇帝的妹夫(《水浒传》中说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后来的徽宗皇帝)的姑夫,他也就是驸马都尉王晋卿。
高俅在驸马府中七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赵佶。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即宋徽宗。此后高俅便受到宋徽宗的“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又升为枢密使相,位居显臣之列。而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屡屡遭贬,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朝臣弹劾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时讥谤先朝皇帝,被贬为英州知州,还没到任再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没过多久被再贬为琼州别驾,居住在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西南),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难生活,直到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不久死在常州。
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恰恰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据《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对他的提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到京师之时,高俅都要亲自接见,并赠以金银财物。北宋末年,元祐党人的子弟境遇是非常悲惨的,这些人不许做官,连进京的权利都被剥夺,即使在流放安置之处,也时常受到当地官员的凌辱和困窘,有的甚至被迫害而死。苏轼的子孙在那样的逆境中能得到朝廷高官高俅的庇护,实属不易。所以说,真实的高俅实际上是个重情重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