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是初唐的大书法家之一,字信本,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幼时聪慧过人,博通经史,工于书法,由篆隶书得笔,晋帖得韵,隋碑得神;形成笔力遒劲,结构险峻的“圆畅方挺”的新体,“把两晋和南北朝以来,兴起、演变的楷、行、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声名远播海外,为历代书家所推崇。传世的碑刻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墨迹有《张翰帖》、《卜商帖》(唐廓填本)、《千字文帖》及《仲尼梦奠帖》等。
《仲尼梦奠帖》共七十八字,有元人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后又有赵孟頫、杨士奇、高士奇、王鸿绪诸人跋。关于真伪问题,明代中后期有人提出疑问,詹景凤《东图玄览编》认为它是“响拓之极精者”,都穆《寓意编》认为是临本,而陈继儒在《妮古录》中则认为是宋人书,现代杨仁恺断为真迹,并把年代限定在贞观初(627—641),为欧阳询晚年成熟之作,也是欧阳询传世墨迹中最为可信、也最为精彩的一种。
《仲尼梦奠帖》其内容涉及史事,也被称为“史事帖”,就书法格局而言,如果用“圆畅方挺”四个字来概括欧氏书法的风格的话,那么,《仲尼梦奠帖》正是这一风格的具体表现。此帖虽经历千余年,但风韵宛在,可见秃笔急书,方中藏圆,力透纸背,转折自如、不见凝滞;在章法上,字里行间呼应贯气,特别是在线条组合上,欧字的偏正对比更富有特色。一般而论,书法和线条组合宜平正,如果超出了常见的平正标准,就认为是偏,但是有意识地将某些线条置正,某些线条置偏,使之对比成趣,则可以从整体上获得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故欧体之美,其原因就在于此。
《仲尼梦奠帖》历代受到书法家的赞许,如“若草里蛇惊,云间电发;又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书法钩元》),以及所谓“劲崄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戟”等语,对它的特点作了形象的描述。在欧阳询的书迹中,多数为碑拓,墨迹绝少,而《仲尼梦奠帖》在欧氏仅存的四件墨迹作品中,又最为典型。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而《梦奠帖》可谓欧体的登峰造极之作。故欧阳询被中国历史上,少有精通书法的艺术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奉为师长和书坛第一,据传,欧阳询的辞世令李世民为书坛失去一位他所崇拜的泰斗而嚎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