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攻打南宋,饱受金兵欺压多年的北方民众趁机揭竿而起,辛弃疾召集了两千同乡民众也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义军,由于金人内部矛盾爆发,金主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兵随之后退,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合击金兵,归来的途中,听到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随即溃散的消息,不禁怒发冲冠,他召集了几十名和自己一样视死如归的猛士,仅带五十位骑手直闯驻扎了数万敌军的大营,于几万敌人军中生擒了正在和金兵主将饮酒作乐的主谋叛贼张安国。
辛弃疾趁势号召起一大批义军旧部,在金兵的围追堵截之下,带着俘虏转进千里,从山东一路闯回南京,将叛徒献俘给朝廷明正典刑,孱弱多年的大宋王朝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样勇冠三军的猛将了,经此一战,辛弃疾随即名扬天下,宋高宗赵构亲自召见这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为了奖赏辛弃疾的战功,赵构特地授予他江阴签判的职务,让这个刚刚二十三岁的小伙子从此踏入了官场之中,辛弃疾因其勇武而为天下所知,从此雄心勃勃以为可以振兴国家,收复失地,哪成想一等就是二十多年,只能空悲叹。
《破阵子》是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描写在深夜酒醉之时,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将士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不过全是梦境,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辛弃疾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都不能忘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