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这个字周代才有,商时称年为“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中国是农耕古国,人们生活得好坏完全依靠天地雨水和时序的变化,所以在这个时节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民间也有很多做法来表达对自然神和祖先的敬意,所以宗祠祭祀和祖先墓祭便成为民间过年一个重要内容,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设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诸神等,都是民间过年的重要礼仪,因为家族宗祠和祖先墓地都在故乡,祭祀又关系到整个家族和个人的命运,所以“过年回家”便成为很多离乡游子一个必然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所以家族和父母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人伦可以说是中国人思考一切的起点,这种对血缘的回溯而引发的情感,是天然而真实的,有人说“家”就是中国人的宗教,儒家文化中体现了这种情怀,家族中的宗祠和祖先代表着个人与天命的关联,这种力量不仅超越了生命人世,甚至超越了天地万物,人们回乡祭祖与天地神,也是为了感受这种关怀,从而体会到一种崇高的人生使命感,所以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过年回家绝非看看父母那么简单,也包含着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重新沉思和认定。
目前的中国,虽然很多传统仪式已被人们忘记了,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对中国人来说,这不仅只是亲情之爱的表达这么简单,人们在这天也许少了一些敬神追源的念头,但歇息身心、抚慰灵肉的渴望却仍然存在,这就是年年春运大军的动力,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其实,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他更像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