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先生(1909—2006),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先生一生笔耕精勤,著述颇丰,研究领域包括国学、逻辑学、哲学,不仅思索老庄、孔孟、佛学,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这在当代文人中并不多见,其成就令众人仰视,与张老有半个多世纪交情的好友启功这样评价张中行:“说现象不拘于一点,谈学理不妄自尊大。”
张中行先生一生坎坷,远离功名,熟悉他的人评价他是性格耿直,心地善良,有长者风范,先生一生清贫,低调澹泊,无欲无求,85岁高龄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但却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一物,可先生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
张中行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于治学方面,一丝不苟,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湾某“国学大师”南怀瑾,可谓“后五四时代”学者风范的真实写照,有人叹曰:“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风范”,更有后辈赞:“老头有骨气”。先生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清风明月》集是张中行先生作品中的精华,透过平实老辣而又浸满诗书的笔墨,先生带我们走进北大红楼,走进广化寺,走进老字号,走进老北京一一透过亲切灵动而又饱含沧桑的语调,先生告诉我们他的人生感悟,顺逆之道,宇宙和人生,节制和命运,把我们带上通往禅悟的路,假如不读先生的文章,不知先生有多大学问,等到读了先生的文章,更不知道先生到底有多么高深莫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