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信和马谡

(2015-01-18 16:04:38)
标签:

军事

四柱

六爻

紫微斗数

风水

       韩信“背水一战”和马谡“失街亭”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两个战例:公元前204年,韩信在井陉口背水设兵,大胜赵兵活捉赵王,韩信的战术意图:“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马谡在街亭,舍弃水源上山驻扎,却不据守战略要道上的城池,此举的目的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韩信和马谡在死地驻军,是出于同样的动机,但前者胜成就了军事史上的神话,而后者败却成为“纸上谈兵”的一个活注解,这是为何呢?

       韩信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对战俘很残酷的年代,秦国打仗,动不动就斩首数万,白起沉数万战俘于河中,又坑杀几十万赵兵,后来项羽也坑杀二十万秦军,在那个时代,投降很可能是死路一条,想要活命,就只能拼命,因此“背水一战”是可行的;而在马谡的时代,除了董卓,罕有大批屠杀战俘的记录,投降是有活路的,曹操的几十万青州兵都是降兵,在拼死求生和投降求生之间选择,后者更可行,于是马谡的士卒皆“离散”。故置之死地而后生,固然是好战略,但必须要看具体环境,环境变了,天壤之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张飞的文气
后一篇:贵耳贱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