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三命通会的观点
(2014-05-06 16:13:07)
我对四柱命理几本经典书籍的看法(一)
在传统命理里,流传最广,最为民间所接受的就是“算八字”了,八字是由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组成,据史料记载,最初是由六个字组成,唐代早期的命理学家李虚中,在其去世之时,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为其做墓志“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凭盛衰死旺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者”,故后人有假托其名,著有《李虚中命书》三卷,流传于世。后于五代末期的宋代的徐子平,完善了八字体系,所以四柱推命又称“子平术”,后世也有《渊海子平》一书流传于世。
下面,我对目前对于传统命理来说的几本子平命理经典说说我的看法。
1、《三命通会》,这本书始著于明代,是目前能够流传下来不多见的明代四柱命理书籍,为什么明代以前的书籍流传下来的这么少呢, 按照台湾命学的一代宗师梁湘润老先生的观点,在明末清初,大量的反清人士隐藏于江湖之中,其中很多人以看相、看风水、看八字为职业掩护,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这些内容也在很多影视内容中有所体现,清初大兴文字狱,其中之一的原因也是因此为了剪除后患,彻底清除明代的大量有关书籍,所以,在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对于明代以前的子平术,也多少只能从《三命通会》中窥到一二了。后来的很多命理书籍,基本都是在清代重新整理出来的。
有鉴于此,《三命通会》不但是一本颇有价值的书,而且对于目前普遍认为的四柱体系的不完善,也颇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比如说,书中提到以日对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论命体系,六十甲子日,对应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提出了一套可供查阅的表格式简断,好多人往往非常忽略这套体系,普遍的观点是“不准”,但在我看来,这也许只是半部书,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半部书绝不是古人凭空杜撰的,他一定是具备高概率统计的结果。起码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目前这么盛行的“用神”一说,这也是需要后人去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由于三命和目前的命学体系有冲突,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么书很散乱,用的神煞也很多,纳音也讲了不少,这些在目前好多人并不采用,以我的观点来讲,尽可以拿来主义,有用的和用的好的都可以试试,命学需要发展,不用怎么知道有没有价值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