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利的基本情况

(2024-09-14 08:54:53)
分类: 东北古史

铁利的基本情况

 

铁利,其地理位置在现辽宁省汉襄平县地,太子河一带。与铁骊国在起源、地理位置、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辽史》中,铁利被称谓铁里”,铁骊则被称谓“铁离”。铁里(利)是靺鞨人后裔。而铁离(骊)则是濊貊人后裔在书中,两种名称,也许这就是二者的区别。表明决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的基本写法。

 

1、有关的铁利问题

    铁利与渤海国之间,有着矛盾又不可分割的关系。铁利从自主为国,到被渤海征服,成为渤海国的一个府,后来又成为契丹国的一个州,最后被辽国撤销。这整个过程,都是铁利真实的历史。

铁利的基本情况

《新唐书》及《渤海国志长篇》等有关渤海的史料中,在灭句丽国的战役中,唐朝也调动了东北的靺鞨军队。其中栗末靺鞨和白山靺鞨都出了力,所以这两个靺鞨部族得以发展。因在靺鞨七部中,白山靺鞨位于最南端,再北则是粟末靺鞨。这两部靺鞨在句丽被灭后,分别向原句丽的地方发展,其中粟末向北,白山向西南发展。但是向南发展的白山靺鞨发展到汉襄平县地、太子河流域以后,再无任何历史消息。随之,在这个地方出现了“铁利国”这样的国家组织。显然,铁利国是白山靺鞨变革而来。

《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载白山本臣高丽,王师取平壤其众多入唐”,这些人向南发展于公元670年左右,在太子河附近旧汉襄平县地,及后来句丽的档山县地方建立了自己的铁利国。

铁利与唐朝关系很好唐朝先后封铁利官员官职。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说:“拂涅、铁利、虞娄、越喜时时通中国,莫曳等部则不能自通。铁利,开元中六来”。这里可能有误,据《渤海国志长篇·第三册》载,应该是。在开元29年中,铁利共在11个年份中使唐15次,其中有5人先后被授中郎将、郎将、

将军等。《女真史》47页说:“唐授铁利官始见于开元六年(718年),授守中郎将,以后复授中郎将,开元十二年(724年)更升授将军”。

《高丽史》、及《日本国史》载:公元746年,铁利国曾与渤海国的官员,总一千一百余人去日本国朝贺。还载:公元779年,铁利国又与渤海国官员,共359人一同去日本国。这次铁利国的官员还与渤海国官员在日本争座次。显然,这时的铁利国不可能归渤海管理。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渤海传》载:渤海国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

公元806年(唐元和年)以后,渤海国大仁秀“开大境宇”,发展强盛,吞并了铁利国,并在铁利故地建铁利府。铁利成为渤海国15府之一的铁利府,下辖六州县级建制。这时有没有铁利人外迁?任何史料都未看到!这时的铁利人有必要外迁吗?金毓黻说的“北徏”也没说出迁徏到什么地方,也只是在把铁骊与铁利混为一个的情况下地猜测。

大仁秀时期,渤海国主要打击有是东和南部的邻国,所以铁利国发生了社会变革。而渤海国北部的邻国,包括黑水靺鞨在内,因在大武艺时期受过打击,这次都是未受到冲击。所以,此时铁骊国未受到冲击。

 

《辽史·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载:“神册初(公元916年),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990年)省。开泰七年(1017年)以汉户置,统县一:昌义县”。

公元916年(辽神册元年),渤海国铁利府归入辽国,辽太祖将其建为辽国的铁利州。广州这个地方,从句丽和唐朝初年就存在,是个老地名。辽太祖迁渤海人到广州建设铁利州,是增加了渤海人,仍延用广州地名。是不是有铁利人外迁?可能有!但是任何书中都没有交待,更没有外迁者去向何地的信息。再说,此时渤海国还掌握有很大的地方;此时的形势和历史可以断言,如果有铁利人外迁,只可能向渤海内地迁移,去向渤海国之外的可能性极小。再说,此时铁骊国早已经与渤海国并存一百多年,铁利即使有“部人北徙”,也不是去建铁骊国!

公元990年,辽国撤销铁利州、海州等十州。从此,铁利这个概念从中国的历史中消失。

公元1017年,辽国因管理的需要,重新在原铁利州这个地方建立了广州。设置为观察防御团练使广州防御州。从此,原铁利州的地方叫作广州。(上两句请见《辽史》

自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后,就不再有铁利人向唐朝献方物或朝拜。应该是铁利国开始受制于渤海810年后铁利归入渤海,变成了渤海铁利府,从此渤海左右着铁利府

辽国渤海国之间的战事

渤海国曾经的战事,如:与黑水靺鞨、新罗及东北相关各国的战争,基本都是以渤海完胜为结局。在渤海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盛况之后,与辽国的战争则步步维艰。铁利府也是在这些战争之中,于916年归入契丹国(后面专题说)。

《辽史·卷一》载:公元902年7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接着又载:公元903年春,“伐女真,获其户三百,九月,復攻下河东怀远等军”。还载:辽太祖于公元909年“幸辽东”;于公元915年,“鱼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明确说,辽神册四年(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辽史·卷二》载:公元921年,辽国于“十一月,丁未分兵略……安远……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瀋州”。又载:公元924年5月,“徙蓟州民实辽州地,”。

这里的“河东代北,攻下九郡”怀远、安远、鸭渌江、辽阳、东平、沈州、辽州等地方都是原渤海国的地方,直到公元926年,渤海国灭亡,战事才停止。

 

渤海国各府归入契丹国的时间

 

归入辽国时间及辽国年号

历史

怀远府

公元903年9月——契丹无年号

越喜故地

痕德堇可汗时期

东平府

公元915——天祐九年

拂涅故地

曾属句丽,改为辽州

显德府

公元915——天祐九年

肃慎故地

句丽,改为辽阳

鸭渌府

公元915年10月前——天祐九年

句丽故地

曾属句丽

铁利府

公元916年10月——神册初  

铁利故地

曾属高句丽

安远府

公元921年11月——神册六年

越喜故地

曾属高句丽

扶馀府

公元926年 1月——天显元年

扶馀故地

曾属高句丽

龙泉府

公元926年 2月——天显元年

肃慎故地

 

安边府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挹娄故地

 

鄚頡府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扶馀故地

曾属高句丽

定理府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挹娄故地

 

南海府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沃沮故地

曾属高句丽

显德铁州

公元926年 7月——天显元年

肃慎故地

长岭府

公元926年 8月——天显元年

句丽故地

 

率宾府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率宾故地

地处边远

龙原府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濊貊故地

地处边远

 

 

2、铁利是在辽神册初年归入契丹国的

《辽史·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载:“神册初(公元916年)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又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990年)省。开泰七年(1017年)以汉户置,统县一:昌义县”。

从《辽史》等有关史料中可以肯定的是,辽太祖建铁利州。

《高丽史》载:“大仁秀南略新罗边境,北灭越喜、虞娄、铁利、率宾、拂涅诸国。七年(大湮譔七年,公元912),阿保机称帝,陷我铁利府及东平寨改铁利为州,建东平寨为镇东军,而筑长城于镇东海口。铁利镇东俱产铁,置採炼者三百户。”再次证明铁利在公元916年前归辽,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并说明很多问题。

《辽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卷》载初,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来附者是谁?从前面所述知,渤海国其它十四府归辽时间都已经明确。这次来附者只能是铁利府

《辽史·卷六十》中也明确说明:“神册初得铁利”

有人用卷六十的“注释三”,来说铁利不是在神册年间归入辽国的。

其该注释所说的意思,是要更正“平渤海”是在天显年,不是在神册初。辽广州是在开泰七年迁汉人后设立的,不是在辽神册年间的事。注释其中,并没有要更正铁利是在那一年归辽的意思。再说,注释人的语言十分谨慎。说明人家对《辽史》的内容,是很慎重的。后人怎么能轻而易举地,用注释内容来否定正文呢?

《渤海国记》载:“大仁秀南略新罗边境,北灭越喜、虞娄、铁利、率宾、拂涅诸国。七年(大湮譔七年,公元912),阿保机称帝,陷我铁利府及东平寨改铁利为州,建东平寨为镇东军,而筑长城于镇东海口。铁利镇东俱产铁,置採炼者三百户。

按这个记载,铁利府归辽的时间更要早些,因《渤海国记》在历史中的位置所定,我们不取它的记载。铁利府在渤海国灭亡之前十年归入契丹人,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只能并且必须《辽史》认定,铁利府是在神册初归入辽国的

 

3、铁利不可能位于松花江北或俄罗斯犹太州(伯力)附近

有人说,铁利是在俄罗斯伯力附近。用历史事实来研究,铁利不可能位于伯力附近。

公元916年,辽国就已经在渤海铁利府建立铁利州了,是在辽国未得到整个渤海国的时候。假如铁利在伯力附近,辽国和铁利将隔着夫余府、显德府、鄚颉府、龙泉府、率宾府等多个州府。试想,渤海国的铁利府如何能绕过这么多的地方归属辽国?辽国又如何跨越这么多的地方用什么方法,去建立自己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铁利州?仅此一条证明,铁利府位于渤海国的东北方向或中部的结论绝不成立!

以此历史事实,可以推论:渤海铁利府(辽国铁利州)不可能位于渤海国的东北方向,如:伯力等地。也不可能位于渤海国的中间位置现黑龙江省依兰县等位置!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四,黑水靺鞨传》载:“初,黑水……稍东南行十日,得莫曳部,又有拂涅、虞娄、越喜、铁利等部。其地南距渤海,北、东际于海,西抵室韦,南北袤二千里,东西千里。……后渤海盛,靺鞨皆役属之,不复于王会矣”。但是,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古人写作习惯和必然性来看,铁利应是距黑水靺鞨最远,在它的最南端,其次远的是越喜。越喜的怀远,曾是唐朝的地方名称。显然,铁利应与粟末部或包括高丽在内的地区相接。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载:“越喜靺鞨东北至黑水靺鞨地方二千里。” 这二千里,不是近距离!显然越喜不能位于渤海北部。另外,与越喜比邻的铁利该与黑水靺鞨有多远

辽国大臣、曾任“东丹国”(前渤海国)右相的耶律羽之曾给辽太宗上书时说:“渤海……梁水之地,乃其故乡(见《全辽文》卷四)。梁水之地”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是现在的太子河。而到了过此地,或在梁水之地发展的靺鞨人,只有白山靺鞨。粟末靺鞨的故乡在太子河以北,那么粟末靺鞨东南的白山靺鞨,所建立的铁利国应该在什么地方?白山靺鞨的北侧是强大的粟末靺鞨,既后来的渤海国。所以,当时的白山靺鞨向北转移的可能性是没有的!而辽阳当时正是唐朝的“安东都是护府”,所以铁利国只能在辽阳以北,汉襄平县的地方。

 

4、铁利的地理位置

《辽史·地理志二>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句丽为當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公元990年)省。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以汉户置,统县一广州的位置,明确了铁利的位置。另外必须注意:铁利是个多铁的地方!汉襄平县和句丽的当山县在现辽宁省太子河流域,及首山、鞍山一带无疑。铁利的基本地点已经确立,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下铁利、也是铁利故地的地理位置

渤海国铁利府所辖的广州、汾州、蒲州、海州、义州、归州等六州的地方,是可以查得到的。这六州的位置,也就是铁利府(铁利故地)的位置。

广州

《辽史·地理志二>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句丽为當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公元990年)省。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以汉户置,统县一这个广州是位于汉襄平县、句丽当山县的渤海铁利郡,现指辽国于公元1018年成立的广州。铁利郡,既铁利府所在地,是前后时期的不同称呼。渤海铁利府下辖六州(广州、汾州、蒲州、海州、义州、归州),那么铁利郡治应该就在广州的辖区内。到辽时,太祖迁渤海人到这个地方居之,建铁利州,官职为防御使。到圣宗统和八年,辽铁利州被辽国彻销,这个地方归东京辽阳府管辖。开泰七年又在这里建立辽国的广州。所以,辽国后建的这个广州,仍然是原渤海国铁利府中的广州的辖区范围内。

汉襄平县,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载: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首山,在现今辽阳市西南、鞍山市西侧,北近临太子河,汉襄平县的位置可知了。辽时,原先汉襄平县的地面被分别设置了四个州:广州、贵德州、同州、汤州。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其中,汤州,本汉襄平县地,在京西北一百里”。这个“京”指辽东京,是在现辽阳市和鞍山市一带。辽时的汤州距东京辽阳府,西北方向仅四十公里左右(旧一百里左右),也是多铁”地带。则襄平县位置更加清楚,辽铁利州或广州的位置,也就进一步明确了。

《清一统志》中说:汤河在辽阳府(现辽阳)东南五十二里,源出分水岭,北流入太子河”。《辽史》所载基本相同。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五,高句丽传》载:“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句丽所立京观”。这是渤海国未成立时,唐太宗所做的事情。说明“广州”这个名称,在句丽和唐朝时候就已经存在。根据隋朝与句丽的几次战争知,这个“京观”只能在现辽东地区。所以“广州”,只能在辽东地区!这一命题,也固定了铁利的位置!

隋朝曾四次征讨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并在辽东死亡很多将士。高句丽为纪念自己的胜利,建一座京观塔碑作为纪念。唐太宗让辽东的广州司马收葬隋军骸骨,毁灭高句丽的纪念京观是在渤海国尚未成立的时候,既,这个广州在句丽或唐朝早期就已经存在。广州的名称曾历经了句丽、唐和渤海个朝代,到辽时再设置广州,不可能远离原先的基础

《辽史》中明确地说,辽广州本是渤海铁利郡,辽太祖迁渤海人建为铁利州。

《辽史·地理志二》中,明确地说东京辽阳府周围有:辽河、太子河、蒲河、清河,还有“浿水,亦曰泥河,又曰蓒芋泺”等。显然,这个位置与辽广州是一致的。

清朝顾祖禹说:泥河,在卫东七十里,亦曰蓒芋泺,以水多蓒芋草也卫,指东宁卫。

《金史·志第五·地理志上》载:章义,辽旧广州,皇统三年降为县,来属。有辽河、东梁河、辽河大口” 。章义,是辽时的广州;金时,属东京路辽阳府管辖。显然,此处所说广州地理位置,与前面所述的位置完全吻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八·辽东行都司

章义城卫西南六十里。《辽志》云:汉襄平县地,高丽置当山县,勃海为铁利郡,契丹初置铁利州。统和八年,州省。开泰七年,复置广州,治昌义县。金皇统三年,州废,改县曰章义,属沈州。元废,今为章义站

所以,辽广州或铁利州,在现辽宁省沈阳市和辽阳市附近无疑

蒲州

《辽史·卷三十六,志第六、边境戍兵志》记载:“来远城宣义军营八:太子营正兵三百,大营正兵六百,蒲州营正兵二百……”。这里“蒲州是铁利府所辖蒲州的位置,归辽后这里只作为一个兵营。从《辽史·地理志》中查知,辽国的行政区划中没有这个地方,说明蒲州只是辽国的一个驻军的地方。

辽国不会随意乱用不相干地名的,显然是因为这个营地正处在被废弃的渤海国铁利府蒲州的地方,才沿用了这个地名。这里有蒲河,近临辽河东岸向南入海。其“太子营”也是在太子河一带,概念是统一的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载来远城,本熟女真地”。“熟女真”既“南女真”,熟女真兵马司是在汤河。显然,蒲州距广州不能太远,必是在《辽史》地理志二中所述,在东京辽阳府附近的蒲河一带。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蒲州只能位于辽东。与前面所提的,广州位置相吻合。是后来的辽国,沿用了渤海国的历史地名。

《渤海国志长篇·地理志》元统志蒲河在瀋阳路,源出铁利国蒲谷,流经蒲水田过,故名也就是说:、渤海铁利府包括当时的承德县(即今辽宁沈阳附近,这里,再次说明了铁利国的位置。

蒲州必定是按照蒲河的名称而起,并且也进一步证实蒲州和蒲河与原铁利国有关。各志书所述的薄州位置吻合,与广州位置呼应。

   归州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载:“归州,观察,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后废,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伐高丽,以所俘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真汤河司。统县一:归胜县”。南女真既是熟女真,兵事属汤河司。这个记载与广州、蒲州、蒲河的位置是相吻合的。辽时太祖建的归州,过不长时间便被废掉,后重新再恢复。再恢复的归州与重新建的广州一样,都是观察吏级别的建制。显然这个归州,就是前渤海国铁利府的归州。

《清一统志》中说:汤河在辽阳府(现辽阳)东南五十二里,源出分水岭,北流入太子河”。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八·辽东行都司》中说:“八角湖,在卫(盖州卫)西近海,铁岭卫盐场百户所置于此。海卫西十里。又西十里为归州。归州,在辽东无疑。

《辽史》中还说:开泰元年,十二月“归州言其居民本新罗所迁……”显然,归州原先的居民是被迁走了,才又迁来新罗居民的。如果这个归州不是原归州,只能是跟着原住居民走的地名,就不需要再迁新罗民了。既:辽国决不会仿制渤海国的行政区划,又在另一个地方再设一个新的归州,且不是安置原归州人,而去安排外迁的新罗人。

这个归州,只能是渤海国遗留下来的,铁利府的那个归州。是辽国把原归州人迁走,又迁来了新罗人。

这个归州既然兵事属南女真汤河司,就不会距汤河太远,只能是渤海铁利府的归州,与广州,蒲州的地理位置相统一,都在辽国汤河统军司辖区内。

《渤海国志长篇·地理志》中:“归州故城在今盖平城南90里”,又说:“其统县曰归胜”,这个地方说的已经非常清楚了。“盖平城”,现辽宁省盖州市,曾称谓盖县、盖平县等。

义州

《辽史·地理志一》载:“富义县,本义州。太宗迁渤海义州民于此”辽富义县的居民,是原渤海义州居民。起码在太宗迁民之前,义州的地名是没有变的其人还是渤海人否则,辽国就不用迁民到富义县了。

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辽太祖在得到铁利府的时候并没有大量迁移民众,只是把渤海铁利府改为辽国铁利州。也就是说,太祖建铁利州后,义州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它的位置,应该在东京辽阳府西侧。

在辽太宗大举迁渤海移民时,把义州居民迁至辽永州和庆州交界的富义县处(《辽史·地理志一》)。新的地方,是契丹人的祖居地附近。

海州

辽国初期,曾有两个海州。其中,一个是渤海国的南京南海府,辽时把它改为海州。另一个是原渤海铁利府的海州,曾延用其名。但到统和八年(公元990年),与铁利州一起被撤销了。

《辽史·本纪第十三、圣宗四》载秋七月“省遂、妫、松、饶、宁、(海州)、瑞、玉、铁里(铁利)、奉德等十州,及玉田、辽丰、松山、弘远、怀清、云龙、平泽、平山等八县,以其民分隶他郡”。

撤消的这些地方中有,铁里,是指海州和铁利(里)两州郡,原属渤海铁利府。这个海州,与铁利(广州)不会太远。被撤销的这个海州是因为辽时渤海的南海州改为海州,名字重复,且邻近东京辽阳府,没有存在的必要。铁利州的撤销,则是所管理的地方归入辽东京辽阳府。

汾州,

这个州的情况还没有找到但这个州与其它五个州的距离一定不会太远。

 

显然,铁利府所辖的广、蒲、海、义、归、汾六州都位于辽河以东,汉襄平县地,太子河、蒲河、首山左右。这一带,正是辽国的东京辽阳府附近,现在的沈阳、辽阳、鞍山附近。渤海铁利府原先管辖的六个州,都在辽国东京辽阳府附近。其兵事归南女真汤河司或东京兵马司所管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归属黄龙府管辖,所以铁利与铁骊二者相距甚远,不可同语。

铁利自670年左右建国,810年左右归渤海成为铁利府,916年归契丹为铁利州,990年被撤销。从此,历史上再无铁利称谓。(以后再恢复的是广州)

 

铁利位置如下:

铁利的基本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金史中的铁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