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文
(2024-02-06 09:57:36)分类: 古文议论 |
一篇好文
南北朝时,南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四》中: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竣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矅;符休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译:
自远古先人观鸟兽足迹而创造文字,从此代替了结绳记事的最初方式,文字就开始了在人世间的辉煌。炎帝和伏羲(太皞)时代曾经的事迹,被记录在《三坟》的书中。但因时代久远,其当时的风采已经无法再追寻。唐尧虞舜时代文章兴盛,风采无限。从百姓到到天子都载哥载舞地吟咏那些好文章。有益于社稷发展和管理的良言盛语,也都广泛地起奏到朝廷。夏朝兴盛时期,做了很多的鸿基伟业,天下各行各业到处称颂,朝廷功勋卓著。到了商周时期,写出的文章非常精彩,远超所文章的实质,更加精彩。《雅》、《颂》这样的文章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精华所至,日新月异。到周文王患难时,在狱中写出后天八卦,其爻辞含盖了天地世间;各种卦象卦辞符号和形式,都有精深的解释和说明。再加上后来周公旦多才多艺的辅佐,振兴了周朝的事业。从此诗辞歌赋、雅颂风起,从社会风气方面引导并归化了百姓的语言和词藻。等到孔夫子继承民族文化这个圣贤事业的时候,更是远超前人的功绩而独秀一枝。孔夫子总结并编写了集大成于一身的诗、书、礼、易、技、春秋等六经,这些文化遗产必如金声玉振一样永世留言芳。必将帮助世人雕琢情操性格,学习语言辞令。就像挂在大木架上宣佈政令时响起的大铃一样,一响而传千里;如用尽山珍海味,而传习于万世留芳。写尽了天地之间的光辉色彩,开启了万民百姓的耳目。
议:
嗬,用词太好了!刘勰把中华文化的发展写得清楚明白。从结绳记事、足迹造字,尧舜时代文章兴起,夏商周文化的鼎盛,孔夫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文化的发展写得让人心潮彭湃。特别是诗、书、礼、易、技、春秋等六艺的传承,光大了中华文化和风俗。也正是有了这些文化先蕴,才有以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发展,直至现代文学、现代诗歌、现代文艺的飞速发展。
伟大的中华民族,依靠悠久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奠定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