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骊之辩(七)
(2023-10-13 08:10:05)分类: 东北古史 |
铁骊的政治与军事
在唐渤海国时期,铁骊虽然为国,与渤海国并列而生存。但渤海大武艺和大仁秀两次大规模对周边国家的征讨,使得周边国家都受到渤海的影响。而铁骊东与女真相邻,“渤海、女真本同一家”,铁骊周边基本都是女真。
《文献通考》载“女真外,又有五国,曰铁勒(骊),曰喷讷,曰玩突,曰怕突,曰咬里没,皆与女真接境”。清《读方史舆纪要》中载:“自速末江(松花江)北,宁江之东北,地方千余里户十余万,无大君长,亦无国名,散居山谷闉,自推豪侠为酋渠,小者千户,大得数千,则谓之生女真,僻处契丹东北隅。”所以渤海国时期,铁骊官员体制不一定非常健全。与女真等部族的管理体制相似,随意性很大。
但到辽国对东北大一统时期,则一定有很规范的官僚体制。
辽国曾详尽地规定了,各属国和部族的官职设置和职位级别。国内部族设节度使、刺史等,国外部族和属国设王位,有宰相等官职(详见《辽史》百官志)。
铁骊这个属国,很受辽国重视。必然按照辽国的规定,设置自己的官僚机构。
《辽史·兵卫制》中,明确地把铁骊国,列在附属的59个国家中。
当时,辽国内还有52个部族,150多个州、城,200多个县和五京六府等。国外除附属国外,还有六十多个国外部族等。
《辽史·百官志二,北面属国志》中载:“辽制,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后面列出18个“大王府”,1个“单于府”和59个“王府”。铁骊国则列在“王府”之中。可见,铁骊国王属于辽国的二等王爵。
《辽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兴宗传三》载:“铁骊仙门来朝,以始入贡,加右监门卫大将军”。
《辽史》志第十六,注解中说:“仙门似是铁骊酋长名”。
“右监门卫大将军”这个封号,相当于二等王爵。是辽国南府诸卫职名中的官衔,“准部使”。虽然官职不太高,但一个属国酋长授朝庭官职,也足见铁骊国在辽国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当然,辽国授予铁骊王的官衔与铁骊国的实际国力不一定相一致,只能说铁骊国在辽国人的眼里是有相当份量的,他们才把辽国朝庭官职封给铁骊这个属国的国王。
铁骊国官员的职名:
《辽史·卷四十六·志第十六·百官志二·北面属国官》记载:
“辽制,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命其酋长与契丹人区别而用,恩威兼制,得柔远之道。”以下明确列出:
按照辽国的规定,也是各附属国必须遵照执行的官僚制度。辽国规定附属国的各级职称,是不管俸饷的,要各属国自己决定各级官员俸禄。铁骊国在附属辽国近二百年的时间中,不可能不按此规定设置自己的官员形式。应该是:
铁骊大王
于越
左相
右相
惕隐
太师
太保
达林
铁骊各部节度使司:
各部节度使
各部节度副使
铁骊详稳司:
详稳
都监
将军
小将军。
另有:
敌列麻都——掌礼官
林牙——学士
达剌干——县官
麻都不——副县官
马特本——乡村官
敞史——宫庭辅佐官
思奴古——官府辅佐官
令稳——传令官
……
在《辽史》中,天显十二年(937年)九月,辽太宗曾“遣使高丽、铁骊”。说明铁骊自天显年间,就很受辽国重视,也许与它的军事作用有关。
铁骊国的军事
铁骊国军事,应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唐朝时期,铁骊国基本完全独立,但受渤海影响。周边国家,只有南侧的渤海国有威胁。这时的铁骊军队基本属于防卫型,固定的军队编制不会太多。
二是,辽宋时期,铁骊国已经附属于辽国。这时的军队管理与编制,一定会按辽国的规定而设置和管理。管理会严格,设置会增加。
《辽史·卷三十六,志第六,兵卫志下·属国军》载:“辽属国可纪者五十有九,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或下诏专证;不从者讨之,助军众寡,各从其便,无常额”。
铁骊国军队是这五十九支军队之一,而且是一支重要的属国军。
《辽史·百官志二》载:辽国长春路所辖的黄龙府,设有“黄龙府铁骊军详稳司”。
这种设置在辽国是极少的,仅有几家。在辽国附属国的建制中,有18个大王府,他们的级别高于铁骊王府,他们的武装力量决不会少于普通附属国。只能说明,铁骊国的地理位置关系重大,军队力量强盛,足以让辽国另眼相待。
铁骊人虽然以定居的生活方式为主,但宗主国辽人的军事管理方式,肯定影响着铁骊的军事管理,必定是铁骊国的军事管理方式。
《辽史·兵卫志上》载:“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
不但辽国实行这样的兵制,几乎东北各国在各时期都是实行这样的征兵制度。直到满州国时,还是这样的。所以,铁骊国必定也是实行男丁15岁以上,到50岁义务服兵役。并且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招之既来,来之能战。战死之后,为国的统治者有能力时,会给予相当的抚慰。
铁骊国的军队离不开传统的“以弓矢刀矛为兵”,但也是一支灵活性非常强的军队。事实上,弓矢刀矛从来都是冷兵器时代,军队的主要武器。特别是弓矢,应该是军队最有力的杀伤性武器。
在松花江北,这个一年之中有六个月是冰雪天气的条件下;他们适应严寒气候,发明了在冰雪上滑行的“铁滑子”。这种铁滑子绑在两只脚上,在冰雪上行军时,滑行很灵活、迅速,反应敏捷,机动性非常强。最快可达日行千里,超过马跑的速度。
《金史》中记载:“铁骊部献铁滑子”。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曾亲自命令铁骊人制造铁滑子供军队使用。直到清朝时期,这种铁滑子在军队中应用也非常广泛,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清朝皇帝曾多次举行铁滑子表演比赛以振军威。
《辽史·卷十八,本纪第十八》载:辽重熙九年(1040年)“十一月甲子,女真侵边,发黄龙府铁骊军拒之”。这是为保卫辽国边疆的重大军事行动。(北)女真经常侵犯辽国边境,兵力是决不会弱小的。否则,也不会纳入到“史册”之中来。而铁骊军能“拒之”,也足见铁骊军的战斗实力了。
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必定使周边的小国畏服。所以才出现《高丽史》中所写的,那沙“使”女真和靺鞨人出使高丽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