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宋江与方腊谁强
(2023-05-01 08:19:40)分类: 远古故事 |
真实的宋江与方腊谁强
赫赫有名的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深深地印刻在国人的心中。《水浒传》后补或后记的小说中,说宋江的人马在招安后,讨灭了方腊等。看似宋江的力量远大于方腊,特别是有了朝庭的后盾之后,宋江仿佛成了不可一世的能人。但是再令人喜欢看的“小说”,终究不同于史料。要想知道真像,请看史书。
《宋史》和相关的史料中,历史记载到底如何?
宋江其人,确在北宋末年聚山起义,他所领导的绿林好汉们,共有36位主要头领。他们起自淮南,以“替天行道”名义,盛行于黄河下游。人马最多时,也会有几万娄兵。曾先后转战十余郡县,史载“官兵莫敢撄其锋”。
当时的亳州知州侯蒙曾上书说,宋江才智过人,实力雄厚;在国家用人之秋,不如赦免他的罪过,让他去征讨方腊。宋徽宗也想借宋江的手灭方腊,命张叔夜为海州知州去做宋江的工作。宋江确实想归顺朝庭,但又不能无建树地去归顺。于是为树自己威风,想给张叔夜一个下马威。便想先攻打下海州,再做谈判筹码。但是张叔夜并非等闲之辈,他派人侦探查知宋江意图,立即做了战前准备。宋江发兵直接走海滨路,首先得手,劫获大船十多支。便得意地满载着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往回返。张叔夜这边,已经招募一支千余人的敢死队,在靠近城墙的地方设伏,中途截住。并且又派出了一支轻兵去迎战宋江,诱宋江中计。还派一些精壮士兵,偷偷去烧宋江劫获的大船。宋江人马经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副帅卢俊义等众人被俘,于是宋江投降了朝庭。并未以招安名义受理他们,都成了战俘。
其实,此时北宋国内的大敌并非是宋江,而是方腊。方腊是睦州青溪人,世居之曷村,地处山谷僻静之处。但此地盛产漆楮杉木,商贾之人经常往来,官府也多来骚扰。百姓有资财却深受其害,积怨过深。 于是方腊聚众起义,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很快就聚众数十万人马。先后攻陷青溪县、睦州、寿昌、分水、桐遂安、休宁、歙州、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富阳、杭州、旌德县、处州……,共六州、五十二县,聚众数十万人,涉及百姓200多万人。他们对官员十分残酷,所获官员乱箭穿身,然后分肢解体,掏其脏腑,还用人肉熬油……。
宋徽宗派童贯、谭稹率15万精兵讨伐方腊。童谭二人水陆并进,一直打到清河堰。逼得方腊烧毁了自己的官舍、府库、民居等,乘夜色逃走,回到青溪帮源洞。这时方腊还有20多万人马,但是又战败了,躲进一个很大的山洞中。
这支征讨大军中有没有投降的宋江及部下人马?——好象没有。
当时,韩世忠还是一名裨将。他带领一拨人马,向村妇问路,得知内情。于是挺身仗戈,直捣其穴。韩世忠冲进洞去连杀数十人,并生擒方腊。
韩世忠出洞后,北宋忠州防御使辛兴宗带领宋兵堵在洞口,把功劳占为己有,韩世忠白白贡献一场。
这一仗,方腊及妻子和部将52人被擒,众多士卒被俘,仅战死达7万多人。从洞中逃出的男女无数,裸身女人藏于附近林中到处都是,连绵百余里。
当时,正是蔡京当道,名望和奸佞同行,昏君与佞臣同污,国运岂能昌盛?应该说的是童贯,他为北宋南征北战,立下很多大功,是北宋的功臣。他曾把方腊起义的原因归罪于当时的“茶盐法”,直击皇帝。还对皇帝的花石纲提意见说:东南人家饭锅子未稳,怎么能做这些事呢?因此,童贯受到一些谗臣的攻击,宋朝皇帝也迁怒于他。使童贯的官职几次移迁,最高时当过太师,后来又降至陕西和两河宣抚。我们传统说他是奸臣,是因为他后来做了许多误国误民的事。
史实说明,方腊更比宋江强大,也不是宋江剿灭方腊,而是朝廷剿灭方腊。
方腊、宋江起事的时候,正是宋、辽、金三个天子争天下的时候。那时正值天下大乱,北宋天子极力想火中取栗。一会与没落的辽国通好,答应继续年供辽国白银10万两。一会与新兴的金国暗约,从年供与供辽相同讲到30万两白银。本想渔翁得利,却又偏偏赶上国内烽烟四起。内外交困,导致北宋后来的靖康之耻,换朝于南宋。究其原因,都是腐败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