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国让国皇帝

(2023-02-23 17:22:48)
分类: 东北古史

辽国让国皇帝

 

让国皇帝,就是自己的皇帝位不坐了,让给别人当皇帝。辽国的让国皇帝有两个,一个是雅里可汗,另一个是人皇王。契丹人及后世对两人的评价都很高,都是有才能、有功绩的人。在《辽史》纪、卷七十二、及相关地理志等内容中明确记载

 

雅里,生活在唐朝中前期,契丹人正在发展的时候。

从前,契丹人的头领奇首可汗骑着白马与驾青牛车的仙女结合以后,在木叶山及潢河流域定居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契丹人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并保卫这片土地。契丹民族的政权在奇首可汗后裔中传递,当政权传到雅里的时候;雅里开始建立国家制度,发展民生,仿照南方汉人设置各级官职,建立各部族的管理制度。开始利用刻在木头上的法制,以地穴为牢治理社会。使契丹民族从原始的部族制管理,走向社会型规模化管理。使契丹民族脱离了原始的蒙昧状态,开始与南方先进的唐朝和汉民的社会化管理靠近。

在雅里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后,他把政权主动让给了堂兄弟阻午。雅里及后代一心带领自己的部族发展稼穑、善畜牧,始置铁冶,教民鼓铸,国以殷富……。雅里的后代个个身强力壮,都是战场上英雄。

雅里的后代传到耶律阿保机的时候,更是一代英雄出世。因阿保机战功显赫,受到了契丹可汗痕德谨的特殊重视,并提升阿保机为主管军国大事的于越,权力超过了普通的于越。因痕德谨自认不如阿保机,所以阿保机当了实际的可汗。痕德谨病故之后,众人全力推举阿保机为新可汗。契丹人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走上民族的发展高峰。

——契丹人的政权又回到雅里血脉后裔之中,并开创了契丹人的历史辉煌。

 

人皇王,姓耶律,名倍,小字图欲,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淳钦皇后所生。耶律倍一直是契丹人的皇太子,受到辽太祖的重视。

耶律倍自幼聪明好学,表面宽厚,内里谨慎。精通阴阳五行之说,深通曲赋音律,更加精明医学药理,特别是针灸技艺十分精湛。一生攻习汉语文化和契丹文化,曾经翻译有《阴符经》。非常善于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等耶律倍亲手画的名画,都被当时宋朝的朝廷收藏。

人皇王喜欢医巫闾山的山水奇秀,经常来往于山中。辽史载:“人皇王性好读书,不喜射猎,购书数万卷,置医巫闾山绝顶,筑堂曰望海”。有名的“望海楼”便是辽皇太子耶律倍所建。

耶律倍致命的缺点是,孤傲自赏,性急好杀,受刑或死于他手的下人和婢妾,应该是有冤枉的。曾有姬妾夏氏因怕自己成为耶律倍的牺牲品,请求倍放逐,并削发为尼。这一点,也是他最后没有当上皇帝的主要原因。

辽太祖立倍为太子,本意当然是要让他当未来的皇帝。原渤海国被契丹人灭掉后,改为东丹国,是一个很大的地方。辽太祖让倍当东丹国的人皇王,当然是为了重用倍。也应了太祖为天皇帝,皇后为地皇后,太子为人皇王。真是天、地、人三才并得,天光占尽。

《辽史·列传第二》载:“时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令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既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还载:倍曾在太祖征乌古、党项时,当先锋。西征的时候,留太子倍在家专门筹划攻打渤海时的策略。“天显元年,从征渤海。拔夫余城,上欲扩户口,倍谏曰:‘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太祖从之。倍与大元帅德光(倍亲弟)为先锋,大湮穷蹙,请降。寻复叛,太祖破之。改其国曰东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

公元926年2月,耶律倍被委任为人皇王,管理东丹大国,可“一用汉法”。虽然给他天子服饰,建立年号,设四个宰相席位等等,但他仍然是归辽国所属,每年要为辽国进贡布15万疋,马千匹。不过,这一任命也说明辽太祖很重视人皇王。耶律倍从策划灭渤海国开始,就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人,也不愧了他皇太子的职位。当然,也可看出,辽国的大权可能就不是他的必然之物了。

3月末,辽太祖从东丹返回时,倍送辽太祖到伞子山,倍作歌以献辽太祖,涕泣而出,然后返回东丹国。随后仅仅四五个月的时间,辽太祖便去世。

 

在此,插一段事情说明:

《辽史·地理志二》说:“龙州,黄龙府。本渤海夫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

此处所载有误,一是,此龙州是在原龙州东北方向后建的龙州。原龙州处才是渤海国夫余府的地方。二是,太祖“至此崩”,是不对的。原因如下:

《辽史·地理志一》载:辽太祖在“天显元年,崩于东楼”。

东楼在哪里?

东楼,位于辽国龙化州的东部,现辽宁省彰武一带。辽国建有东楼,是辽国皇帝出行时住的行宫。永州还有南楼,上京有西楼,与东楼相同都是行宫。

《辽史·本纪第二》载:“甲戌,次夫余府,上不豫。是夕,大星陨于幄前。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气蔽天,逾日乃散。是日,上崩,年五十五”。还说:“太祖所崩行宫在夫余城西南两河之间,后建升天殿于此,而以夫余为黄龙府云”。

这段落记载很完整。辽太祖于甲戌日到夫余城,出现病况。当晚有大星落于帐幕前。显然辽太祖未住城中,而是住于帐蓬内。七天之后的辛巳日,早晨有一条黄龙缭绕于子城之上,其子城应该是行宫的子城。后来黄龙入于行宫之内,显然这时辽太祖不在帐蓬中,也不在夫余城。这个行宫是位于夫余城西南两河之间,与夫余城大约有七天的行程,应该是地理志一所言的东楼。也就是说,辽太祖到夫余城时发病,而崩于东楼,不是死于夫余城。在夫余城,辽太祖住的是帐篷,不是行宫,夫余城没有皇帝的行宫。

 

再回到人皇王的问题上:

倍听到太祖讣告,立即赶往父皇的灵寝处,却得知,代行大政的皇太后想要立自己的亲弟弟耶律德光为契丹皇帝的消息。

耶律德光是契丹国的兵马大元帅,在平渤海及后来的叛乱等战争中立下了无人可比的丰功伟绩,在为人处事等方面也优于倍。应该说,辽太祖让倍这个太子当东丹国的人皇王,也是深有思虑的。皇太后钟意二儿子不单是从私情出发,也是为国家考虑。

人皇王倍看到了现实,也有自知之明。他对朝廷中的众公卿说:“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并且带领众权臣到太后处,当面让太子位给二弟。太后也顺坡下驴,立即定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继位当了皇帝,是为辽太宗。

辽太宗对人皇王放不放心,应该是有疑心的。他登基不久,就以东丹国的夫余府改为黄龙府,东丹国的东平(现辽宁省辽阳市)为辽国的南京,还让倍住到那里,并把他的手下人也都迁到那里。又安置了一些辽国的密探,潜伏在辽阳监视耶律倍。倍到辽阳后,派人撰写了《建南京碑》,自己又写作了《乐田园诗》。这些事很快传遍天下。后唐的唐明宗也听到这件事,派人跨海来找倍,希望他能归诚到后唐。人皇王倍以狩猎打渔为名出海。他对部下说:“我以天下让给当今皇上,反而得到怀疑,不如学作吴伯,去外国生存。”

于是他在海上立了一个大原木,木上刻得着“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带着自己的高美人和很多书籍,从海上西渡到了后唐。后唐朝以迎接天子的仪式欢迎人皇王倍的到来,唐朝明宗给他安排了夏氏女子作他的妻子,并赐他姓东丹,名为慕华,给他节度使待遇。尽管这样隆重地对待他,但他的心却离不开自己的家乡,经常派信使来往于唐和契丹之间。后来,后唐明宗的儿子李从珂弑君杀父,自立为皇,倍速派信使回辽国,告诉辽皇耶律德光:“从珂弑君,盍讨之。”此时,辽国已经立石敬瑭为晋皇,按辽国的意图,晋出兵讨唐。李从珂见大势已去,想要自焚,但他不甘心自己这样死去。他恨倍引发了晋兵来讨,要让倍也陪他一起死。倍不从,于是李从珂派人将倍害死。倍时年38岁,有一和尚为倍收敛了骸骨。石敬瑭进入洛阳主政时,又以王的礼节给倍安葬。后来辽太宗德光派人,带着倍的长子迁倍的坟,把倍安葬在医巫闾山,谥号为“文武元皇王”。

辽太宗死后,辽国选择倍的长子阮,继位当皇帝,是为辽世宗。契丹政权终于回到人皇王的血亲后裔中,辽世宗谥倍为“让国皇帝”,陵曰显陵。

辽世宗才能平庸,办事求急,不彻底,一些人不服气。后来辽世宗被太皇太后一派的人暗杀,辽太宗的长子又当了皇帝,是为辽穆宗。辽国政权重新回到耶律德光的血脉后裔中。但穆宗贪于酒色,滥杀下人,酷刑暗狱,被佣人弑杀。辽国政权重新再回到倍的后裔,辽世宗儿子手里,是为辽景宗。辽景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是为辽圣宗。

到辽圣宗统和年中期,又更改倍的谥号为“文献皇帝”。辽圣宗开创了辽国最煇煌的社会阶段,契丹人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光辉的页章。

辽兴宗重熙20年时,又改耶律倍为“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此后,辽国皇帝的龙位一直在耶律倍的后代手中传承。

辽国两个让国皇帝都把自己的政权让给了别人,但冥冥之中,辽国的政权又都鬼使神差地回归到他们的后代手里。从两个辽国的让国皇帝看,契丹人选择头领,是一定要优秀者,不单以血统定论。

人间千变万化,天公终究公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