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真(一)

(2022-12-09 09:21:17)
分类: 东北古史

  真(一)

 

女真,来源于靺鞨民族。笼统地讲,在中国的历史上,女真前后有两支;一支是金女真,一支是清女真。本文要说的是金女真,关于清女真的事,放后面单说。

《金史·卷一》说:“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渤海是靺鞨人的国家,所以女真也必是靺鞨人。而靺鞨人的祖先,是邑娄和息慎。

女真出现时,东北地方正是没有中央天子管理,民族自立自强的时候。女真,是一个独立民族;他们,生活于东北之东北。这里,最早是息慎(肃慎)的地方,后来分别邑娄、勿吉、靺鞨的地方。其地,在长白山麓南北;东临大海,水系丰富,湿地广阔,山林茂密;这里四季分明,气候严寒。

女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他们成立的大金先灭辽,后灭北宋,威逼南宋小朝庭年年进贡。金亡以后,虽元、明两朝阻隔,也没能使女真后人忘掉宏大的志向。终于以后金和清的名称重新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大业,二度登上中国统治舞台。

 

 女真”的原义到底是什么?

很难释,查阅今典古籍也未弄明白。但考虑“女真”一词,出自中国的典籍;且为华夏传承文化之称呼,故只能按华夏文化来解释之。因此觉得有一内容看似参考:  

,古字写为户中一竖折,会意字,表户中之气、及卧户之主意思。

《康熙字典·女部》载除男女的女,你我的你之外,有如下意思:

“女如也” ,“土地各以类生,泽气生女”,指女字与如字同,天下的土地按生成因素不同而不同,大水之地生的是女地。

“《易系辞》坤道成女”,女是“顺”与“柔”的代名词,女道属阴。

“星名,须女四星主布帛,为珍宝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织女三星,天女也,主瓜果丝帛” 。北方玄武七宿中“女土蝠”玄武星座前四位斗、牛、女、虚,引语中“须”应该是“虚”。

“峄皋之山其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含水的或水边的高山,其中的水是要出来的,这水向东流,进入积水之地。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缑氏”,所谓的金女是西王母,她的母姓厥,父姓缑。

“青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气下藏乃出,以降霜雪”,所说的青女是霜神,到农历9月份,地气下降藏于地下时,青女出来降霜雪。

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则飞”,奼女是红色的汞矿,河边的丹汞遇火就会飞花上天。女真人是炎帝的后代,女字一定与火紧密相关的。

“扶桑东千里有女国,其人容貌端正,身体有毛”,东方国度的东方有女国,其相貌端庄,身体长毛。女真中的女,是重在东方的。

“姓,汤贤臣女鸠、女房……”,女也是大户人家的姓氏。

字典中还说:佛家梵言有些带“女”的经文;另外,鹦鹉、鹊、蚬、螟蛉等物种都有发音带“女”的品种。

女真中的女,是一个很重要的字。

,原字为,眞。古字上为匕,中一臼(实际不是臼字,是印字左侧对应一个彐字,因计算机字库中没找到个字,以此代),下一大字,大字头从臼中穿过。会意字。

《康熙字典·目部》载:

“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仙意;真是神仙中的第六等,真仙。

“不虚假也”,“实也,伪之反也”, “神也、淳也、精也、正也”, “真者,精诚之至也”,这些解释与现在相同。

 “帝王自有真也”,古人忠君,宁说臣坏,不说君坏。

“佛号正真真会无生”,“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神佛自然都是真性。

“天曰真宰”,《易》说天已经很明确,又透彻,不重复了。

“星名”是“岁星所生也”“金名,《本草释名》陶弘景曰:仙方名金太真”,也是天上星座,只不过不如地上的“真“好。

“玉名,玄真者,玉之别名也”,突出“真”的灵珑、纯洁、贵重。

“真”字的出处:“人受气以生,目最先神之,所聚无非实也,故从目、从匕,匕化也,从(竖折下两竖,——字库中找不到此字,以此代),气之状也,会意”

“真”字,在女真的概念中是精准所在,也是给女真定性的关键字。

再查女与真二字的解释,《说文解字》与《康熙字典》基本相同,现代文典中的解释则少得多。而古意只能靠古典来解释,所以这里不取现代词典释义。

 

应重视的是按照华夏文化和地方发音的情况分析;“真”字发音很像“震”

“震”,是八卦的卦名之一,表雷、表龙,有声有形,是个神圣的概念。

先天八卦中,震,属东北方向,一天之末,后一天之始。

后天八卦中,震,属东方,是万物之始,红日东升,起龙腾之势。

女真人居住的地方,曾被中原人称为“震”的地方。震,也依华夏中原为中心,以八卦为方向的震方。所以“震方”在古代中国,是经常出现的概念。

女真人的同源同类——粟末靺鞨,在唐朝中期建立的渤海国,曾雄居东北。渤海国的前身叫做震国”,唐武则天曾封其为震国”,并且封其国王为震国公说明当时,唐人是以现在的东北的东北为“震”的地方。显然是说,现东北这个地方在唐朝时就是国家的东方和东北方。那么,靺鞨人把自己的地方称为震,以震命名自己的族类是很正常的现象,完全符合华夏文化的内含。

女真的名称,是女真人自己叫出来的,先是由中原人写出来的。女真的名称,是与震国(渤海国同时在中国的史册中出现。女真人与震国二者同源同根,其居住地,也是自古相同。震国人是靺鞨人女真人与靺鞨人同出于勿吉(邑娄),勿吉和邑娄出于息慎,息慎出于炎帝后人。

有没有可能,在渤海人把自己称震国的同时,女真人也称自己为震?不过是为区别渤海人的震,而另称为女水(女方)之震,或另一震,简称女震?

震国受唐封,而女震没有受唐封。所以女震的名称可以随意说,随意写。

满州国时的历史学家金毓黼老先生,曾持有这种观点,笔者也认为有道理。但真相是什么,女真的含义中到底有没有“震”的意思?

唐朝中前期,粟末靺鞨先称自己为震国。震国很快发展强大,南境直达渤海地区改为渤海国。女真人与渤海人同宗,是另一支靺鞨人的部族发展起来的。女震(真)与震国同时出现,同宗的人叫一个类同的名字是可能的,可信度也是很高的。

 

女真并非是单一的民族,长期发展中,含盖了众多的部族与群落。在女真人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以靺鞨人为主,但长期的民族纷争和战乱,在女真人的地界中已经混入大量的外民族。其中公元668年以后的句丽人大量迁入,是一支主要外来民族,并且句丽人逐渐被靺鞨人同化。还有契丹人、濊貊、渤海人、鲜卑人等分别不同时间的渗入,都是女真人复杂的组成部分。由于这些顽强的游散民族的加入,增强了女真人的不屈精神和坚强魄力。

《女真史》记载:女真人的大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祖先,是在唐代句丽国之中的一支部族。当高氏句丽被唐高宗灭亡后,他们逃亡流入靺鞨人地方继续繁衍生息。他们不忘国耻,一心盼望恢复自己的光辉伟业。

《北风扬沙录》记载:“金国本名朱里真,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虑真,避契丹兴宗宗真名又日女直。”

女真的多种称呼,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他们组成成分的复杂性。但不管朱里真、虑真,还是女真,都有一个“真”。所以“真”字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这些名称都是以“真”为中轴转化的。当然,“真”也许是“震”,与当时的震国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很大。

《大金国志》《青夷谋夏录》也有相同记载。

《辽史》和一些相关史典中,一概称女真为女直。

前面所说,女真本应叫“朱里真” 。有人认为,是汉语音译讹为“女真”。这种说法太牵强。

也有人说:在受辽统治的时候,因避辽兴宗皇帝耶律宗真名讳,改名为“女直”。

《辽东志略》中说:“女真族在宋以前称为女真,后因蒙古太祖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为避其名讳,改名女直。

按说,《辽史》、《金史》等史典,都是元朝宰相脱脱用汉语文化所写并完成的,避讳伟大的孛尔只斤铁木真,是完全可信的。

碰巧,前面又有个耶律宗真。所以这个“真”字,在这时的史书中是必须要去掉两点,改成“直”字的。

至于有人提出,“女真是女真族人的自称,女直则是当时外族人对女真的称谓;至于避蒙古太祖铁木真名讳而改名女直的说法是荒谬无据、不能成立的”。

持此种说法的人,不知道史书是谁写的,更不知用什么文化写的,所以乱说一气。

 

史书中的记载,是根据中原汉人文化的方式,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在中国广大地域内,语言差异很大,以语音记载的资料肯定会有差异的。现在普通话的基础是东北语音,是满族人语音的基础,也是后金——女真人的基础。按理说,古代震与真的发音,应该不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那么,我们有理由说古代史书中记载的“女真”,可能就是“女震”或“虑震”等称呼的发音。

 

《金史·卷一·本纪一》载:

“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余矣”。“始祖居完颜部仆干水之涯,保活里居耶懒。其后胡十门以曷苏馆归太祖”,“生二男,长曰乌鲁,次曰斡鲁,一女曰注思板,遂为完颜部人。天会十四年,追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皇统四年,号其藏曰光陵。五年,增谥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高丽”,应该是“句丽”。因为从函普的年代来看,应该是唐朝时期。句丽灭亡时,古高丽已经消亡近八百年,而后高丽还没有出现。所以,此时的“高丽”只能是“句丽”。只能是在公元前130年左右从夫余分出来,于公元668年被唐灭亡的高氏句丽。

严格说,金始祖完颜氏属于句丽后裔,既夫余分支,属濊貊人。但因濊貊人中一部分属于貊人,是原息慎人分化而来。所以这些回归古息慎旧地的句丽人,应该属于认祖归宗。所以他们还是古息慎后人,也就是与靺鞨人的渤海国同类同宗。金始祖之后:

德帝,始祖子,讳乌鲁。天会十四年,追谥德皇帝。皇统四年,号其藏曰熙陵。五年,增谥渊穆玄德皇帝。

安帝,德帝子,讳跋海。天会十四年,追谥安皇帝。皇统四年,号其藏建陵。五年,增谥和靖庆安皇帝。

献祖,安帝子,讳绥可。黑水旧俗无室庐,负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则出随水草以居

昭祖,献帝子,讳石鲁,刚毅质直。

景祖,昭帝子,讳乌古乃。辽太平元年(1021年)辛酉岁生。景祖为人宽恕,能容物,平生不见喜愠。

世祖,景帝第二子,讳劾里钵。袭节度使,英明勇武。

肃宗,世祖母弟,讳颇剌淑。袭节度使,景祖第四子也。辽重熙十一年(1042年)壬午岁生。大安八年(1092年),自国相袭位。三年(1094年)八月,肃宗卒。天会十五年(1137年),追谥穆宪皇帝。皇统四年(1144年),藏号泰陵。五年,增谥肃宗明睿穆宪皇帝。

穆宗,肃宗母弟,讳盈歌,字乌鲁完,景祖第五子也。南人称扬割太师,又曰扬割追谥孝平皇帝,号穆宗,又曰扬割号仁祖。穆宗,辽重熙二十二年(1052年)癸巳岁生。大安十年(1094年)甲戌,袭节度使。三年丙子,使完颜阿骨打率师伐跋忒,跋忒亡去,追及,杀之星显水,十年(1103年)2月癸未,高丽始来通好。10月29日,穆宗卒,年五十有一。自景祖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东南至于乙离骨、曷懒、耶懒、土骨论,东北至于五国、主隈、秃答,金盖盛于此。天会十五(1137年)年,追谥孝平皇帝,庙号穆宗。皇统四年(1144年),号其藏曰献陵。五年,增谥章顺孝平皇帝

康宗,穆宗兄子,讳乌雅束,字毛路完,世祖长子也。辽清宁七年(1061年)辛丑岁生。乾统三年(1104年)癸未,袭节度使。八年(1111年)癸巳,康宗卒,年五十三。天会十五年(1137年),追谥恭简皇帝。皇统四年(1144年),号其藏曰乔陵。五年,增谥康宗献敏恭简皇帝。

公元1111年,完颜阿骨打继承了长兄的部族王位置。

 

《金史·卷二·本纪二》载: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讳旻,本讳阿骨打,世祖第二子也。母曰翼简皇后拏懒氏。辽道宗时有五色云气屡出东方,大若二千斛囷仓之状,司天孔致和窃谓人曰:‘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为也。’咸雍四年戊申七月一日,太祖生。幼时与群儿戏,力兼数辈,举止端重,世祖尤爱之。……十岁,好弓矢。甫成童,即善射。一日,辽使坐府中,顾见太祖手持弓矢,使射群乌,连三发皆中。辽使矍然曰:‘奇男子也!’”

“太祖年二十三,被短甲,免胄,不介马,行围号令诸军。城中望而识之。壮士太峪乘骏马持枪出城,驰刺太祖。太祖不及备,舅氏活腊胡驰出其间,击太峪,枪折,刺中其马,太峪仅得免。……世祖寝疾,太祖以事如辽统军司。将行,世祖戒之曰:‘汝速了此事,五月未半而归,则我犹及见汝也。’太祖往见曷鲁骚古统军,既毕事,前世祖没一日还至家。世祖见太祖来,所请事皆如志,喜甚,执太祖手,抱其颈而抚之,谓穆宗曰:‘乌雅束柔善,惟此子足了契丹事。’穆宗亦雅重太祖,出入必俱。太祖远出而归,穆宗必亲迓之。”

 

完颜阿骨打:

1068年,完颜阿骨打出生于北部女真完颜部落。

父亲完颜劾里钵,号世祖,景祖次子。体魄强壮,善于征讨,使完颜氏在女真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女真部族也越来越强大。

阿骨打是劾里钵二子。

祖父景祖死之后,分别由父亲劾里钵,及四叔、五叔,及长兄乌雅束接替部族最高首领。这一时期,完颜部族很快地发展起来。

1111年,兄死后,阿骨打接任女真完颜部族的首领,辽国称其为酋长。

1114年,辽国封完颜阿骨打为节度使,但阿骨打对此并不以为意,决心反辽。完颜阿骨打号召部落数千人,击破辽国宁江洲。到年底,已经发展众多部族和强大的兵力。

1115年,在完颜宗翰等人的推荐下,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

完颜阿骨打废弃了女真部族的联盟长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皇权统治。金兵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打下辽国黄龙府、东京、上京,逼得辽皇出逃。并很快又拿下辽国中京、南京等重要地方。辽国多年存储的大量物资和资财,都被金国轻易获得,进一步增长了女真人的力量。

1123年,突发疾病,于途中逝世,享年55岁。

1125年,继位的金太宗完颜晟活捉了辽皇天祚皇帝,辽国彻底覆灭。

1127年,金国灭掉北宋。一直打到长江流域,逼迫南宋偏安王朝每年向金国纳贡20万两白银和10万疋布帛。

1234年,蒙古族灭亡了金国,并统一中国,成为元帝国。中国北方在金国的统治下,生存119年。

 

女真出现于唐中期,强盛于北宋和辽的末期。女真人的头领完颜阿骨打,仅以区区几千之众,竟敢挑战具有一百六十万雄师的强大辽国。让世代人,都不得不赞赏女真人的胆识。这种历史伟人的出现,除他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还应该是由他出身的民族和生存环境所决定:

一、女真人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女真人是开天劈地以来,就在东北生存的古老民族后裔。他们最早的国家形式叫作息慎,“五帝时期”息慎人曾先后多次进贡弓箭、猎鹰等物。后来,息慎先后被称之谓:挹娄、勿吉等,北魏以后叫靺鞨。唐时,靺鞨人建立了渤海国,并使一部分同原同种的族人分化出去,成为我们所说的女真。

辽宋以后,女真部族逐渐强大,影响面也越来越大。

二、女真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唐和辽宋时期,东北的靺鞨人、渤海人、女真人,同受契丹人管理。其生活方式和风俗基本相同,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和心理。当时,渤海人、靺鞨人,虽然与女真人有区别,但相同的社会地位和遭遇,把他们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契丹人自辽太祖天显元年(公元926年)灭渤海国后,基本征服了东北全部的靺鞨人和女真人,但靺鞨人和女真人的反抗从未停止过。

三、女真人受压迫最深,所以反抗也越烈

辽国东部的女真人因远离政治中心,一直被辽国视为最劣等的民族。女真人生产能力低下,生活条件简单。而每年向辽国进贡的负担却很重,大的女真部族仅马匹就要贡10000匹,还有其它贡品。而周边的高丽、铁骊、蒲卢毛朵等国和部族都远比他们发达,生活环境好得多,进贡却少于女真人。

《辽史·本纪第十七》载:辽圣宗皇帝太平九年(公元1029年)八月,旧渤海人后裔,时任辽国东京舍利军详稳的大延林,乘辽国官员增加税赋,造成“民怨思乱”的机会,在东京辽阳府举旗造反,自号“兴辽”国。

同篇还载:“时南、北女真皆从延林”,是指东北的全部女真人都参与了反辽反叛之中。

四、女真人生性好斗

生活习惯所致,女真人一直生活在远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的边远处,维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野蛮的环境必然造就野性的人格,也自然造就了女真人的好斗性。

 

《辽史》记载,女真人对大辽国的大型侵犯就有多起,小的摩擦不计其数,与周边小国的争夺几乎年年都有。

  

        

  

辽太祖天显元年(公元926年)

东丹国安边、莫颉、定理(三府皆靺鞨人)叛

 

辽景宗保宁五年(公元973年)

女真侵犯辽国边境

 

辽景宗保宁八年(公元976年)

女真侵犯辽国贵德州

 

辽圣宗统和六年(公元988年)8月

女真侵犯辽国边境,被东路林牙肖勤德击败,并向辽皇献俘。

 

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

兀惹(靺鞨人,与女真同类)抗命

 

辽圣宗太平七年(公元1027年)

辽将女真部人送来州收管

 

辽圣宗太平七年(公元1029年)

东京大延琳反,自立兴辽国

 

辽兴宗重熙九年(公元1040年)

女真侵辽国边境,辽发铁骊兵拒之

 

辽兴宗重熙十年(公元1041年)

有些曷苏馆女真人没入蒲卢毛朵部

有变故才有变动

辽道宗咸雍五年(公元1069年)

辽五国部剖阿里部(靺鞨人)叛

 

辽天祚皇帝(公元1114年)

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女真(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