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哪儿去了?
(2022-03-17 09:30:38)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哪儿去了?
这个问题,困绕了一些人。甚至有人说,这个问题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迷。
其实,这个问题在相关的史书和史料中,都有不同的说明与介绍。按理说,这个问题是不应该成为“疑问”的。按照常理思维,一个被灭亡的民族,必然有几个最后的走向,契丹人也没有出乎意料之外。
《辽史·兵卫志下》载:辽国仅兵员就有“二帐、十二宫一府、五京(应是四京),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宫丁、大首领、诸部族,中京、头下州等州,属国之众,皆不与焉。”就是说,辽国仅中央所属,可直接调动的正规军队就有164.28万人。这还不包括宫廷兵丁、各大首领(于越等)所属的军队、各部族及各属国自己的军队,以及中京、头下州等所属的军队都未计算在内。而全国的百姓总数,不会低于五至七千万之多,其中除契丹人外,还有国内外部族,如:奚、乌古、祖卜、普鲁毛朵、敌烈部、唐古部、五国部……,属国,如:铁骊、兀惹、室韦等契丹之外的民族。这么多人和这么多的军队,不可能一下子突然消失。基本有如下情况:
一、契丹人归入女真人,这是绝大部分契丹人的走向。
根据《辽史》和《契丹史志》中的记载,不完全统计,自公元1114年初,女真正式起兵反辽后,辽国末期归入女真人的情况大至如下表:
辽国末期投降金国及反叛情况
时间 |
将领 |
地点 |
形式 |
备注 |
天庆4年12月(公元1114年) |
|
咸、宾、祥三州 |
叛入女真 |
另有属国铁骊、兀惹同时降女真 |
天庆5年2月(公元1115年) |
古欲 |
饶州 |
|
渤海人叛,6月平 |
天庆5年9月(公元1115年) |
|
黄龙府 |
金兵攻克 |
黄龙府 |
天庆5年9月(公元1115年) |
耶律章奴 |
饶、怀、祖州 |
叛入女真 |
族人为主 |
天庆5年12月(公元1115年) |
耶律张家奴 |
护步答岗、锦州及高州 |
|
翌年4月平 |
天庆6年正月(公元1116年) |
高永昌 |
东京辽阳府 |
反叛 |
原渤海后人 |
天庆6年5月(公元1116年) |
|
沈州、辽阳府 |
金兵攻克 |
女真禽高永昌,至此、原渤海所属地方全部归女真所有。渤海人也自然回归同类的女真人
|
天庆6年7月(公元1116年) |
|
春州 |
叛入女真 |
二千余户 |
天庆6年8月(公元1116年) |
|
乌古部 |
叛入女真 |
后有部分返辽 |
天庆7年正月(公元1117年) |
|
金兵攻克春州、 |
女古、皮室四部叛入女真 |
皮室军是辽皇亲军 |
天庆8年6月(公元1118年) |
|
通祺双辽四州 |
叛入女真 |
|
天庆8 年闰9月(公元1118年) |
萧宝 |
|
叛入女真 |
与讹里带族人叛 |
天庆8年10月(公元1118年) |
张应古 |
龙化州 |
叛入女真 |
|
天庆9年5月(公元1119年) |
补疎只 |
阻卜部 |
叛入女真 |
|
天庆10年5月(公元1120年) |
萧达不也 |
上京临潢府 |
降入女真 |
金克上京 |
保大元年正月(公元1121年) |
耶律余覩 |
军中 |
叛入女真 |
|
保大2年2月(公元1122年) |
霞末 |
奚部守军 |
叛入女真 |
正月金克中京 |
保大2年3月(公元1122年) |
耶律高八 |
夹山 |
叛入女真 |
殿前卫士 |
保大2年3月(公元1122年) |
谟鲁斡 |
女古底仓 |
叛入女真 |
|
保大2年4月(公元1122年) |
耶律佛顶 |
云内、宁边、东胜等州 |
降入女真 |
金取西京,漠南部族皆降入女真 |
保大2年9月(公元1122年) |
|
敌烈部 |
叛入女真 |
10月蔚州降。是年,辽之八部七部已降女真 |
|
|
宜、锦、乾、显、成、川、豪、懿等州 |
降入女真 |
金军入南京
|
保大3年2月(公元1123年) |
|
兴中府、来州、隰州、迁州、润州 |
降入女真 |
|
保大4年8月(公元1124年) |
达不也 |
|
降入女真 |
国舅 |
保大4年10月(公元1124年) |
昭古牙 |
率众 |
降入女真 |
9月建州降 |
保大5年(公元1125年)2月,天祚皇帝被金军俘获,辽国灭亡。
公元1125年后,耶律留哥带一部契丹残兵败将乘女真人主要兵力向南征战,空出了一部分地方,跑到靺鞨人(与女真人同源)原来的领土建立了辽国政权,史称“东辽”。相当于同时,耶律厮不带领部分契丹人马,躲开金军主力建立一个大辽政权,史称“后辽”。这两个“东辽”和“后辽”,都没有离开女真人的势力范围;所以他们维持不长时间,很快被
女真人平息。所以,他们自然成为女真的同化部分。
原本就反抗契丹人的辽国众多渤海人,因为他们是原渤海国人,本与女真人同源,他们毫无保留地立即投向女真阵营。
显然,叛入或降入女真的契丹人,自然是归顺成为女真人!
二、契丹人另外的主要去向
保大2年(公元1122年),在天祚皇帝西逃,辽国散乱无主的形势下,奚王回离保和耶
律大石带领百官劝耶律淳继皇帝位,史称“北辽”。耶律淳握有云、燕、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兵马,但很快就因病辞世,未成气候。这部分契丹人,最后成为乌鹊散,有部分契丹人可能向北成为未来的蒙古人。如果留在原地,只能成为女真的战俘而被同化。
保大3年(公元1123年),耶律雅里又被推为辽皇。但他不成大气,潇洒一回,终在牧猎时也命归西天了。这部分契丹人曾经向西夏国的方向运动,其中,部分人回归天祚皇帝,最后被女真人俘获;部分契丹人归入耶律大石的队伍,成为西辽的一员。
保大2年(公元1122年)后,耶律大石,受天祚皇帝指责,心有介蒂,带着辽国契丹人的部分遗老遗少,西向三万里,至起儿漫地区。因契丹人对比西域民族较能打仗,所以得回回等西域多国归降。始立国,史称“西辽”,算是做了一番大事业。三年后,他们向东回归至马行二十日的地方,开始建设国都。西辽共传四世,延续八十一年,也寿终就寝。这部分契丹人,逐渐成为现中亚地区的先人。
三、逃亡,是部分契丹人的去向,是零星或少量的现象。
在长期的战乱中,必有部分契丹人或辽国所属的部族人及属国人,向北逃亡到蒙古或室韦人的住处,分别成为现蒙古人或达斡尔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等。有部分契丹人向东北逃亡,特别是“东辽”和“后辽”的契丹人,到达女真之外的靺鞨人、或濊貃人的住处,成为现在的鄂伦春或赫哲人等。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向东南逃亡,被高丽人同化,成为现在的朝鲜人。也必然有向南逃亡的契丹人,成为宋朝的国民,被汉人同化。也有部分契丹人去了西夏,但他们很快被女真人统一。
总之,亡国的民族百姓是不可能保留原有民族特征的!悲惨的命运决定,他们必然是被占领者和其他民族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