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7年,国产电视剧在质量上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视剧从制作到市场开发、营销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在明星薪酬、收视造假、内容单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矛盾显得尤为尖锐。
9月4日,针对这些问题,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一共14条,内容覆盖电视剧创作、播出、营销等方面。可以说,无论是下发的单位层级还是涉及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
http://p3.pstatp.com/large/39a800051cebfca26f51
本次《通知》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层意义?对于制片方来说,这14条又给出了什么样的指导呢?
带着这个问题,影投人采访了文化评论人李星文、韩浩月,编剧汪海林,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副秘书长车径行,影评人吾嘶等业界专家,并让他们做出了权威解答。
五部委发布,这次要玩真格的?
比起《通知》内容本身,这次文件的下发单位更加引人瞩目。五个正部级单位联合发布一个关于电视剧创作审查的文件,这在中国影视史上尚属首次。
这样的规格确实非常罕见。而在分析原因时,李星文认为这和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业内人士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解决天价片酬、收视造假这样的老问题。这次的《通知》更像打前站,做个铺垫。”
韩浩月则认为这次的五部委联合下发有利于管理的整合,“之前管理上可能存在‘三不管’地带,这次的《通知》就比较综合,联合下发也有利于形成分工。”汪海林也阐述了类似的想法,“之前各部门联动不够,包括广电内部各个司局合作也不够。但这次是要大家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凝聚共识,加强合作之外,现今电视剧行业问题的严重性也是致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虽然在之前曾经三令五申,但天价片酬、收视率点击率造假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遏制,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http://p1.pstatp.com/large/39ac0001de125535e241
对此车径行指出,《通知》之所以会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之前没能“令行禁止”,“现在很多投资过亿的电视剧,大部分钱都给了流量明星,基本没有多少制作费用。现在很多网剧也有这种情况,所以这次能够把网剧的规范问题也提出来意义是很重大的。”
李星文和韩浩月也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韩浩月认为,“反复提及因为业界反响太大。其实这次通知信息很多,但媒体最关注的还是这些,说明这些事矛盾最大,对行业伤害最大。”
除去解决这些老问题之外,《通知》中还涵盖了电视剧内容分配、电视剧出口、投融资、财政投入。而正是由于涉及面广,五部委联合参与才显得非常必要。
对制作方影响:留给他们调整的时间不多了
可以说由于市场并不成熟,中国电视剧有着畸形发展的态势。在大资本、粉丝经济、明星效应的叠加下,种种乱象也频频曝出。
车径行就指出了国产剧在题材选择上的问题,“这两年的IP热为电视剧行业带来了很多变化。玄幻剧、大女主剧等热门题材一哄而上,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
正因为此,在这次的“14条”中的相当一部分指向的都是制片方。但即便如此,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却都一致认为,这一轮的整治可能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韩浩月认为“当下的情况并非一两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制片方可能都会口头支持,但暗地里会继续我行我素。很多东西主管部门很难监管,制片方也会想方设法绕开。”
http://p3.pstatp.com/large/39ab0001f58917dbb02c
李星文则把这次的《通知》比喻成了一记预防针,“这次更多的还是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做一个风向调整的预告。”但他同时认为更多具体的措施恐怕还要耐心等待,“《通知》的下达意味着许多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但具体实施更多的还需要细则出台。”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通知》会不了了之。从“14条”中已经写明,这次的规划是2017-2021年,也就是说对于制片方来说,未来的3-4年可能会是一个关键期。而等待他们去完善的地方有很多,可以说“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对此,韩浩月也举出了暑期大热网剧《河神》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河神》的成绩,这部片子没有什么流量明星,但剧集却达到了电影水平,口碑和播放量都很好。可以说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制片方要调整思路了。”
http://p3.pstatp.com/large/39af0001d9f363d4ab75
汪海林则给出更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剧作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创上来,鼓励原创才是做出好片的不二法门,“制片方要建设更强大的编剧队伍,下大力气做编剧培训,也要求制片公司从原创出发,减少抄袭或者从境外买IP,以及大量翻拍改造。大家要踏踏实实的抓原创,这样可能慢一点,投入会大一些,但长远看效果肯定更好。”
对于制片方来说,除了鼓励原创,选择题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当下题材同质化的背景下,题材的选择将成为一个公司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对此,影评人吾嘶结合最近火热的电影《敦刻尔克》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作为制片方,一定要学会做精品,也一定要学会融合不同类型、拓展更多题材,在看似重复和陈旧的题材和类型中拍出新意和高度。
http://p3.pstatp.com/large/39af0001d9f4185959cd
比如《敦刻尔克》,很多影视作品都有涉及,而导演诺兰照样拍出了自己的风格,也代有时代的印记。
所以对于应对或回应《通知》的具体措施,无非还是专心创作、夯实故事、影像为本、尊重观众,至于具体题材或故事的挖掘、具体类型的呈现与融合,则需要俯下身来钻研思索的。”
说在最后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想通过几条法规的实施,就得到本质上的逆转是很难的。但可以看出,如今的这些法规已经越来越能够代表业界和观众的呼声了。
剩下的就需要商场中所有参与者的努力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