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形式到结果,天猫今年这场购物狂欢可谓完胜。而这背后,既不是数字的胜利,也不是娱乐的胜利,而是马云几年前提出的“商业生态体系”威力发挥并被充分验证。
几年前,马云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今天看来,伴随着移动端的崛起,多屏互动更加加速了这种生态系统的融合,阿里大生态正在发挥其巨大的能量。
最初,阿里的生态系统仅限于淘宝、天猫平台本身,由销售平台衍生出服务于商家和用户的第三方,这被阿里人称为不同的“物种”,但这些“物种”基本还是围绕着商品销售生活服务而形成的生态。
打个比方,陆地上的物种虽然也能形成一个生态链,但是生态链的外延还不够大,要把海洋和天空的物种拉进来,才能真正形成大生态。
我们来看看马云建立更大生态系统的动作,而这个更大的生态系统,实际上很多看上去是与电商无关的——去年入股文化中国并成立了阿里影业;去年入股恒大;前不久控股优酷土豆;近日又传言要收购新浪。这些是与零售和电商并无关联的公司,在笔者看来,这些动作才是真正的大生态体系。大生态系统里的“物种”看似并不相关,实际上有着非常大的价值。
在建立大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并不排除通过收购拉盟友,比如银泰和苏宁。他们都有零售并且也有电商业务,且要花大价钱。从零售角度来说,真正打通线上线下并非易事,但至少可以增加与另一个生态级竞争对手——腾讯抗衡的力量。去年“双十一”,苏宁发布天猫“打脸”广告传播还夺人眼球呢,今年的“双十一”,苏宁就成了阿里系战队打击竞争对手最有力的尖兵连。
于是,往年的“双十一”是乱战,而今年的“双十一”变成了对战。未来,在整个电商及互联网征战中,将只剩下阿里系和腾讯系的博弈。这种博弈是真正生态级别的战争。
再来看看今年的“双十一”的一些细节和场景。
11月10日晚8:30阿里和湖南卫视联手打造的“双十一”晚会开幕。晚会真正的亮点并非明星捧场,而是现场互动,从1元一箱的牛奶到1元抢购的汽车,虽然只是把抽奖这种玩法用娱乐形式包装了一番,但产生的流量效应是巨大的。
第三方收视率监测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湖南卫视在北京水立方现场直播的“天猫2015双11狂欢夜”市场占有率高达28.3866%,占据全国所有同时段播出节目内容的榜首。
有了收视率,有了流量,多屏互动才是关键。笔者发现,这台晚会设计的游戏环节,会把用户不断拉回手机淘宝或者天猫。而电视机前聚集的是家庭用户,摇1元商品会让家庭用户积极参与,这样的场景是形成购买的关键性场景。而这样的场景也只有手机时代才能真正形成。
还有一个细节,笔者在晚会电视屏幕的左下角看到二维码,手机淘宝扫码进入是天猫盒子的官方旗舰店,这样一个二维码入口不知会为天猫盒子带来多大的销量,但这是一个通过硬件建立电视入口的机会。
使用天猫盒子的用户会知道,天猫盒子实际上是阿里布局电视一个入口。阿里为了激活电视机前用户资源,两年前就和华数传媒合作,去年马云还个人投资了华数传媒,占股20%。只不过,将淘宝、天猫搬到电视上是没什么效果的,想象一下用摇控器购物,你就会发现这个场景是“反人类”的。
但近日,升级后的天猫盒子有了更多的娱乐频道,天猫影院也像其他视频网站一样开始收会员费了,淘宝账户登录,支付宝支付。这个小细节连接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也为未来阿里影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今年,视频网站自制剧的流行已经在探索娱乐的方向,而娱乐拉动消费也已经被验证了。
据说今年“双十一”晚会阿里投入了5000多万元,看似是个惊人的数据,但在阿里整个大生态中,却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一个提前两个月开始筹备的晚会,又是冯小刚,又是大明星,赞助商早就挤破头了。最后出炉的销售数据,也证明了无论是晚会植入还是电视屏幕上滚动出现的商家品牌都获得了不匪的销售业绩。也就是说,阿里搭了一个平台,搞了个大party,自己没花什么钱,但来站台的人都赚了,视频网站赚了关注度,电视台赚了收视率,赞助商赚了品牌曝光度。但真正大赢家是阿里——912亿元成交额。
玩电商,就是要制造流量洼地,玩娱乐则要制造眼球中心。当“双十一”晚会一旦成为眼球中心,也保障了“双十一”的流量优势,有了流量才有交易额。用娱乐引爆多屏互动,导引流量,而这些流量的价值又不仅仅是产生成交,同样会反哺阿里娱乐产业。也就是说,一个用户在一个生态体系里,完成吃、喝、玩、乐,用户被多重满足的同时,价值也被多重挖掘。这就是生态体系的意义。
而生态体系越大,用户产生的数据越多元,而这些数据又为马云提出的“DT时代”奠定了基础。
几年前,马云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今天看来,伴随着移动端的崛起,多屏互动更加加速了这种生态系统的融合,阿里大生态正在发挥其巨大的能量。
最初,阿里的生态系统仅限于淘宝、天猫平台本身,由销售平台衍生出服务于商家和用户的第三方,这被阿里人称为不同的“物种”,但这些“物种”基本还是围绕着商品销售生活服务而形成的生态。
打个比方,陆地上的物种虽然也能形成一个生态链,但是生态链的外延还不够大,要把海洋和天空的物种拉进来,才能真正形成大生态。
我们来看看马云建立更大生态系统的动作,而这个更大的生态系统,实际上很多看上去是与电商无关的——去年入股文化中国并成立了阿里影业;去年入股恒大;前不久控股优酷土豆;近日又传言要收购新浪。这些是与零售和电商并无关联的公司,在笔者看来,这些动作才是真正的大生态体系。大生态系统里的“物种”看似并不相关,实际上有着非常大的价值。
在建立大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并不排除通过收购拉盟友,比如银泰和苏宁。他们都有零售并且也有电商业务,且要花大价钱。从零售角度来说,真正打通线上线下并非易事,但至少可以增加与另一个生态级竞争对手——腾讯抗衡的力量。去年“双十一”,苏宁发布天猫“打脸”广告传播还夺人眼球呢,今年的“双十一”,苏宁就成了阿里系战队打击竞争对手最有力的尖兵连。
于是,往年的“双十一”是乱战,而今年的“双十一”变成了对战。未来,在整个电商及互联网征战中,将只剩下阿里系和腾讯系的博弈。这种博弈是真正生态级别的战争。
再来看看今年的“双十一”的一些细节和场景。
11月10日晚8:30阿里和湖南卫视联手打造的“双十一”晚会开幕。晚会真正的亮点并非明星捧场,而是现场互动,从1元一箱的牛奶到1元抢购的汽车,虽然只是把抽奖这种玩法用娱乐形式包装了一番,但产生的流量效应是巨大的。
第三方收视率监测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湖南卫视在北京水立方现场直播的“天猫2015双11狂欢夜”市场占有率高达28.3866%,占据全国所有同时段播出节目内容的榜首。
有了收视率,有了流量,多屏互动才是关键。笔者发现,这台晚会设计的游戏环节,会把用户不断拉回手机淘宝或者天猫。而电视机前聚集的是家庭用户,摇1元商品会让家庭用户积极参与,这样的场景是形成购买的关键性场景。而这样的场景也只有手机时代才能真正形成。
还有一个细节,笔者在晚会电视屏幕的左下角看到二维码,手机淘宝扫码进入是天猫盒子的官方旗舰店,这样一个二维码入口不知会为天猫盒子带来多大的销量,但这是一个通过硬件建立电视入口的机会。
使用天猫盒子的用户会知道,天猫盒子实际上是阿里布局电视一个入口。阿里为了激活电视机前用户资源,两年前就和华数传媒合作,去年马云还个人投资了华数传媒,占股20%。只不过,将淘宝、天猫搬到电视上是没什么效果的,想象一下用摇控器购物,你就会发现这个场景是“反人类”的。
但近日,升级后的天猫盒子有了更多的娱乐频道,天猫影院也像其他视频网站一样开始收会员费了,淘宝账户登录,支付宝支付。这个小细节连接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也为未来阿里影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今年,视频网站自制剧的流行已经在探索娱乐的方向,而娱乐拉动消费也已经被验证了。
据说今年“双十一”晚会阿里投入了5000多万元,看似是个惊人的数据,但在阿里整个大生态中,却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一个提前两个月开始筹备的晚会,又是冯小刚,又是大明星,赞助商早就挤破头了。最后出炉的销售数据,也证明了无论是晚会植入还是电视屏幕上滚动出现的商家品牌都获得了不匪的销售业绩。也就是说,阿里搭了一个平台,搞了个大party,自己没花什么钱,但来站台的人都赚了,视频网站赚了关注度,电视台赚了收视率,赞助商赚了品牌曝光度。但真正大赢家是阿里——912亿元成交额。
玩电商,就是要制造流量洼地,玩娱乐则要制造眼球中心。当“双十一”晚会一旦成为眼球中心,也保障了“双十一”的流量优势,有了流量才有交易额。用娱乐引爆多屏互动,导引流量,而这些流量的价值又不仅仅是产生成交,同样会反哺阿里娱乐产业。也就是说,一个用户在一个生态体系里,完成吃、喝、玩、乐,用户被多重满足的同时,价值也被多重挖掘。这就是生态体系的意义。
而生态体系越大,用户产生的数据越多元,而这些数据又为马云提出的“DT时代”奠定了基础。
前一篇:新店为什么会没有流量?
后一篇:职场情商,你合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