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入】揭秘不为人之知的中国潮汕人中秋古老请神上身问话,堪比碟仙、笔仙

标签:
068中秋活动潮汕人潮汕地区中秋 |
哎呀,妈妈咪呀!你们中秋都在干什么?你看看潮汕人中秋在干什么。慎入!!!胆小的请直接拉到下面!
神婆、道长们千万不要错过。揭秘广东粤东地区神秘习俗,这个习俗堪比碟仙,请神方式众多,神的种类也不是简单的一两种。中国式的请神上身问米----观神
“观神”、“落神”即请神,是昔时潮汕中秋普遍存在的一个神秘有趣的迷信活动。据说,一到中秋夜,诸神也都出来游玩赏月。因此,这一天,人们(特别是妇女,民间有“八月俏(狂)姿娘”之称)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就可以使神祗显灵。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请神活动,有“落老爷”、“观亡魂”、“观篮姑神”等多种。此外,还有男孩子们玩的“观戏童”、“观蛤蟆神”、“观猴神”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游戏。观神时,要按请神、催神、退神三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观的神不同,所唱的曲子也不同。
--落老爷
落老爷,也叫“问死鬼”,是以一个会“落神”的妇人做主体,俗叫“同身”(即神灵“藏身”的谐音),并让许多妇人念着咒语,使“同身”进入半睡半醒状态。不久“同身”便“神鬼”附身,怪话连篇,回答众人提出的问题,似真似假,神秘莫测。
---观亡魂
观亡魂的方法,同落老爷差不多。只是落老爷谈些神话,观亡魂则谈些鬼话和私人家中的事情。有时因言语的恳切,表情的逼真,常使家人伤心落泪,使场面变得阴气森森。亡魂也可以在落老爷的时候借灵谈话,不一定要特地请魂的。
---观篮姑神
观篮姑神是一种游戏活动,也须用迷信的咒语,在厅里焚香,反复念咒。先让两个小孩子扶着旧竹篮,罩上一件老妇女穿过的旧衣,走到垃圾堆前请神。当神来的时候,那竹篮能自行摇动。人们问以人数、年岁等简单事物,皆点头置答。
---观戏童
观戏童是一种孩童常玩的游戏活动。观戏童即由青少年们推选出几个人,手捧香火,到野外水田地插上香火,拔来一株水稻,再插上香火,带回村里晒谷埕上,反复念了十几分钟咒语后,就会见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样跳起来,手舞足蹈地唱起戏来。其余人便也跟着跳起来表演对唱,有的是曾见过的戏文,有的是临时凑出来的。当有人呼叫其名,或往其脸喷水时,他们才能清醒过来,不然还会继续唱下去呢。这种观戏童风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还可看到。
“观蛤蟆神”、“观猴神”等活动,其性质与观戏童差不多,只是所使用的咒语不同而已。当神降落之后,就会出现有人能象蛤蟆一样钻涵洞,跳石头,或象猴子一样攀竹丛,爬大树等情形。
观神实际上是一种“催眠术”,利用人处在半睡眠状态下的下意识活动进行引导,虽含有一点科学道理,但迷信成份甚浓。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观篮姑神、观戏童等巫术游戏活动已被历史潮流所淘汰。不过在偏远落后农村,观亡魂等迷信活动仍存在。
是不是看着都有点后怕?其实潮汕人不只会请神,还有一些让我们羡慕妒忌恨的习俗,就让我们来看一些潮汕人正统的中秋习俗吧!
中秋节各地都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还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俗谚说:“男不圆月,女不祭灶”,
就在女人“拜月娘”时,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玩上游(扑克牌游戏)。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感受揭阳潮汕地区旧时的中秋美好时光。
烧瓦窑
燃烟堆、烧火塔是潮汕人中秋必不可少的仪式之一。
(相传,元兵占领潮州后,实行三家一保的联户制,每三户供养一个元兵,规定晚上不得关门,元兵可随意到哪家睡觉,新媳妇的初夜权也先给元兵。百姓忍无可忍,相约中秋夜以燃烟堆、烧火塔为号,起兵造反。)
游月娘
在揭阳潮汕地区,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爷爷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把竹子劈成竹篾,扎成了骨架,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地悠游在夜色朦胧的深巷中,就像是月娘下到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拜月娘
揭阳潮汕各地中秋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称为月娘。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打上游
上游是揭阳潮汕地区的一张特色扑克游戏,也叫争上游,在揭阳地区最受人喜爱,也是最普及的一种扑克游戏。上游是为了鼓励人发奋图强,不断前进的一项纸牌玩法。每逢节日大家凑在一起玩玩、比比赛,和和气气的,也能增进大家感情的一种方式。(现在这种地道扑克游戏已经搬到手机上了,大家可以在最下方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尝鲜)
吃朥饼(月饼)
月饼是中秋佳节受国人喜爱的传统糕点(那是以前的说法了,现在谁爱吃-
-!)。人们制作月饼,以之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也久。
不同的是,潮汕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它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潮式月饼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泥月饼和双烹月饼等不同品种。
荡秋千
古时候的中秋佳节,广东潮汕地区有着一个独特的习俗——荡秋千。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潮汕地区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年轻小伙子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能采到青。采到青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剥芋头
旧时潮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这方面方志也有所记载,《潮州府志》、《澄海县志》、《揭阳县志》均载: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
今天,潮汕人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人俗称芋“笑”。
放孔明灯
中秋节日之夜,在广场上引火点燃油枝,使孔明灯徐徐上升,光芒四射,与空中明月交相辉映。据相关资料记载,“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以上便是广东粤东地区的一些中秋习俗,保留至今的也有不少,其中上游已发展至手机游戏中,登录068凡跃官网即可感受原汁原味的潮汕揭阳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