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上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首先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是及其广阔的,知识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
其次,美术欣赏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性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抽象的理论教育和带有强迫性的法纪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的过程。
因此,只有上好每一堂美术欣赏课,才能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学,有所获。
1.积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美术欣赏。所以,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应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如,在欣赏一幅以青花瓷为主体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欣赏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一些音乐,让学生在美好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他们的欣赏兴趣也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被激发,然后投入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从而为自己的美术欣赏活动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
孩子们对美的理解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应该将成年人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而应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单调的事物,色彩鲜艳多变的美术作品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欣赏新鲜活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2.安排教学内容因人而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爱好,他们对美的理解单纯而富有特色,我们应当予以充分尊重。美术欣赏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安排。通常情况下,低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行诠释。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努力给孩子营造无拘无束的环境。到了中年级,要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赏析,尽量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理解。到了高年级,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开始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古今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美术欣赏课内容
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美术资源,而且搜索、下载方便快捷,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寻找有关本课课题的相关作品及资料,让学生加入丰富教学内容的行列。
4.结合地方特色,拓展美术欣赏的眼界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地域特色,这也为学生的美术欣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让学生在欣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时,充分了解该地的地域风情。开展现场欣赏课
5.开展现场欣赏课,在实践中欣赏美
现场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课一直应用的一种形式,上课效果很明显,同学们也很喜欢。小学美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拓宽小学美术现场欣赏课的形式,除了去这些固定场所之外,积极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参观,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可以成为欣赏对象。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素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