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街,伊通河东部的第一条南北干线。最初的临河街在《长春市志 .
城市道路志》中的表述是北河坝至一次变电,长度5111米,始建年代1934年。在《百年沧桑话长春》(宋伟宏著)一书中查到,临河街是日伪时期命名的。从搜狗地图上测得临河街在2014年的长度是9.6公里。
轻轨四号线凌驾于临河街中央,搜索轻轨四号线,有这样的文字介绍,长春轨道交通4号线,2009年5月全面开工,2011年6月30日,东大桥至车场段进入观光试运营状态,2012年5月,轻轨三期全线试运营。线路长度:全长43.5公里,主城区内28.96公里(已开通16公里)。
临河街的延长动作是一路向南,如同沿着伊通河奔跑去追寻伊通河之源,从5公里到接近10公里,不过几年间。
临河街与卫星路的交汇,更显得临河街交通的繁忙。卫星路是南部快速路又是轻轨三号线沿线。在临河街卫星路口,街景十分奇特。轻轨线路十字交叉凌空飞跃,你高我比你更高。更有南部快速路也是空中交叉在这个十字路口。
临河街越过卫星路,便遇到了一道河,一条来自净月潭的不大的河--小河沿子河。
和平胡同在《老曹说伊通河生态【和平-讲座录】》中说到,《长春县志》卷之二,舆地志,山川中有“小河沿子河”条,说“小河沿子河源出双阳县界范家店南沟,经腰站、小河台西北流,越柳条边入县境,由小河沿子屯西北流入伊通河,经流县境十余里。”越泽明在《伪满洲国首都规划》一书中将小河沿子河说成是小河台河。 看今天的地图,小河沿子河出了净月潭大坝,沿着净月大街西南进入四环路内,在卫星路以南一直向西,在伊通河卫星路以北汇入伊通河。小河沿子河在城区段图上测量有11km多。
小河沿子河和临河街的交集在于一座桥--临河街小河沿子桥。小河沿子河上还有轻轨三号线跨越。
这个桥的东侧,是属于一所高职院校的。
网上搜索结果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Changchu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社会培训与认证教育协调发展的城市高职,是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占地面积578亩,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有教职工900人,其中专任教师467人,教授38人,副教授29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8%;设有9个教学单位,开办45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0105人。该校有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校级科研机构,其中4个为应用技术研究所。
学校坐落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卫星路与临河街交汇处,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伊通河支流将校园自然分开——南部是学生生活区,地属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北部是教学区,地属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内建筑错落,绿茵翠树,河水潺潺,二桥相望,湖光映月,悠然素雅。
小河沿子河在这块城区是经开区和净月区的分割线,在校园里也是一道分割线。没有进入过这所学校的校园是在写这篇博文时候的一个遗憾,相信日后会有机会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徜徉小河沿子河两岸的校园风光。
在临河街上,拍到两幅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照片,在此呈上。
停下快速前行的脚步,从老地图上看看这里的老样子啦。
1990年时候卫星路还没有向西延伸,同样临河街也还没有长大。图上绿线是和平后画上去的。小河沿子河在这里有一座桥,只是并不在临河街延长线上。
小河沿子河和临河街交汇附近的街路都已经形成啦。乡村变城市,就在几年间。变化写就历史。
回头看看临河街小河沿子桥下,这条来自于净月潭的小河怎样呢?
水面并不纯洁
是不是前进的脚步过于快速?是不是在前行中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内务?现在看到的小河沿子河临河街附近的境况并不怎么样,长春城区河流生态堪忧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