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升大博物馆的滋生双鱼酒

(2014-07-09 11:19:03)
标签:

育儿

双鱼

酒坊

贡酒

林村

  http://s8/mw690/005Ab7E4gy6Kj5Nm2jB47&690

在王升大博物馆一楼的酿酒作坊里,悬挂着“滋生双鱼酒坊”的鎏金匾额。双鱼酒出自宋朝,贡于朝廷,曾几度失传。现如今,这失传多年的“滋生双鱼酒”历经风雨、浴火重生,已列入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滋生双鱼酒酿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是创始人郭滋生的曾外孙女周素珍。

  双鱼酒之由来

  滋生双鱼酒诞生于南宋,距今800多年。相传在宁波城西广德湖畔有一姓郭的员外,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因贪恋杯中之酒,故会在闲暇之余自酿老酒。一日,其子在玩耍之时无意将鱼放进了他用来酿酒的酒坛,事后他未曾察觉,并用装有鱼的坛子酿酒,数年过去,当酒坛开封之时,装有鱼的那坛酒异香扑鼻,尝一口清甜甘洌。有别于其他酒坛里的酒,此事令他惊奇万分,仔细查看后他发现了沉在坛底的两根鱼骨,心想难道原因在此吗?受此启发他反复试验,最终发明了这种非常独特并别树一帜的酿造方法。

  此后,他在酒坊内修建了双鱼池,双鱼池池水清澈,池底似有二龙盘踞,但就近一观恰是两条鱼儿在戏水。这一池子碧水郭家平时用来炖茶,到了冬天酿酒季节,就把鱼儿投入池中蓄养数天,使其吐尽腹内污秽之物,祛除泥腥。

  后来郭员外就将采用此法酿造的酒取名“滋生双鱼酒”。日后他每每饮用,得出结论该酒可以祛湿,增强抵抗力,有滋补养生的功效。郭员外也就是滋生双鱼酒的创始人。

  在洒埕中放入鲫鱼能酿出好酒,这一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效仿,家家酿制双鱼酒。1168年,郭员外将酒坊扩充店面,做了一个匾额,名为“滋生双鱼酒坊”,寓“滋味、滋润、滋养、滋生”之意。

  宋朝,其他市镇的酒务(专门管理民间酿造的负责人)都只设一名,唯独桃源乡林村市的酒务设了两名,当地酿酒业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故事都是周素珍从她的外婆处听来的。如今,王升大博物馆内有一“双鱼池”景观,就是按照当年的传说仿建的。

  双鱼贡酒之魅力

  相传当年皇后娘娘患病数月未愈,听闻民间有一种酒有健身养生的功效,就命人策马扬鞭寻访此酒,娘娘饮后半个月,大病痊愈,重现昔日青春之靓丽,于是龙颜大悦,将酒赐于众大臣品尝,大臣们品尝后齐呼好酒。能使皇后娘娘容光焕发的酒就是滋生双鱼酒,此后它便成为朝廷贡酒,岁岁进奉。

  也许这是个美丽的传说。但《鄞县志》确有记载,“宋代,城西门大畈田之北有酿泉,其甘如蜜,遂设酒务于此,以双鱼酒最洌,贡于朝廷”。这里虽没记录用鱼炮制双鱼酒的方法。但作为朝廷贡酒,双鱼酒一定是有它独特之处的,否则何被选入宫中,得到吃遍山珍海味皇帝的青睐。

  作为贡酒,滋生酒的成功与水质大有关系。古人曰:水是酒之血,米是酒之肉,曲为酒之骨,陈乃酒之魂,缺一不可也。水,佳酿出处必有名泉。一千年前,宁波西乡青垫为广德湖南大门,四明山脉数十条泉水奔流不息,沿途经沙砾岩石层层过滤,进入河道,途经林村,水质变清,到达青垫,清澈透明,河底鱼鳖鳞甲悠然可见。据考证林村之水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甘冽,呈中性,硬度适中是酿酒之佳源。上游的水过硬不利于发酵,下游的水硬度过低酿成酒会有涩味。故宋代双鱼贡酒大多出自林村,酌古堂也在林村绝非巧合。

  酿酒的水固然重要,但酿酒的大米必须是优质的,酿造双鱼酒的大米来源于王升大米号。王兴儒(王升大创始人)经商有方,收购稻谷时十分挑剔,拒收陈谷、瘪谷,加工成大米后又仔细筛选,筛出的碎米自己家用,保证上市的大米粒粒饱满圆润有光泽,在西乡独居魁首。“滋生双鱼酒”招牌越做越大的同时,也是“王升大”米店声名鹊起的时候。一个酒庄,一家米店,生意兴隆。由于两家交情深厚,王升大的掌门人王兴儒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郭员外的儿子。两家联姻后,滋生双鱼酒更是盛极一时。

  双鱼酒之辉煌与落寞

  史载宋朝广德湖弃湖改田,双鱼滋生酒也几易其主,至清光绪年间,“滋生双鱼酒”重回郭家手中与“它泉酒”并存。滋生双鱼酒坊位于鄞西广德湖畔桃源乡南端,今横街镇白象桥村。白象桥村环境优美,绿水环绕,翠树成荫。经过百年风雨的荡涤,滋生酒坊故居犹在,但仅存厢房于小河边。

  当年滋生酒每逢三春腊月开窑出酒,由滋生老板亲自品尝逐批检验,凡不合格者杜绝出坊,因此酒品质量极好。滋生酒坊出名后,鼎盛时畅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使滋生双魚酒坊财力日益雄厚,独秀鄞州西乡酒业,并在宁波繁华地段鼓楼前开设三间朝南店面(升阳泰是朝北的,也就是现在升阳泰的对面)。

  郭老板秉承先祖衣钵,好善乐施、体恤乡民。为给大小船只提供方便,每逢腊月,他都会请村民到宁波城乡的桥栏子上刷白,起到醒目警示的作用,保障船只安全航行;每逢秋冬季节,在城外路口处摆上粥滩,赐舍过路百姓;他深知少年强则国家强,修建的凤岙学堂,供孩子们念书,现在的凤岙小学就由当年的学堂演变而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滋生双鱼酒坊召集地方乡贤主办高桥会,请来奉化舞龙队舞龙,并进行踩高翘、唱新闻,说走书、宁波滩簧等曲艺节目。各路艺人喜气洋洋、披红挂绿、吹吹打打从滋生双魚酒坊出发,途经集士港、横街、凤岙、鄞江桥、樟村、高桥等地巡回演出。而后又召集了酒庄帮工大汉,抬着“滋生双鱼酒”犒劳从前方归来的抗日将士。这是那个年代最为隆重、也最为热闹的民间活动。

  周素珍说,外婆每每说到这一段历史,总是感叹“当时多少风光啊!”。可是,好景不长。

  解放前夕,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经济萧条,物价暴涨,老百姓民不聊生,过着衣不遮身,食不裹腹的日子,更无闲钱买酒了。因而酒的销量锐减,酒坊相继倒闭或兼并,至建国初期,仅存醇德、泉生等数家酒坊。滋生双鱼酒坊也未幸免于难,至此,滋生双鱼酒的酿造手艺蒙尘失传,从而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天有不测风云,1969年12月23日的一场大火,使滋生酒坊毁于一旦,仅存厢房一间,令人扼腕叹息。以至今人只闻绍兴酒之盛名,而不知滋生双魚酒曾经辉煌过的那一段历史,唯独老一辈还健在的宁波人,在谈起滋生双魚酒時还翘起大拇指称赞:“味道贼噶好”!

  2003年6月8日,当年,曾为滋生酒坊提供优质大米的王升大,其传人王六宝偕夫人周素珍,创建了陆宝公司。为揭开尘封的历史,让广大民众了解滋生双鱼酒的渊源,成立了滋生酒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抢救双魚贡酒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几经辗转寻找知情人,根据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找到了滋生双魚酒正宗传人,並从史载中得到证实:“兹生双魚酒确系双魚贡酒一脉相传。”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此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们对非物质遗产的执着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双鱼酒之重生

  现如今,郭家的外孙女周素珍秉承祖上的产业,成为滋生双鱼酒的传承人。只有初中文化的她,从小受外婆的熏陶和栽培,少女时代就学会了酿酒技艺。成年后与王升大传人王六宝志同道合结为伉俪,共同担负起传承的使命,他们的儿子王科路,在新西兰学成归来,与父母一起继承并发掘滋生双鱼酒的历史文化和内在底蕴。研究滋生酒坊独特的酿造工艺,并着重保留了滋生双鱼酒的传统口味,加上王家自制的滋生酒曲,历时数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滋生双鱼酒浴火重生,失传六十年之后终于再度出山,乃是喜酒者的福音。

  宁波学者王重光在品尝滋生双鱼酒后感慨地说,滋生双鱼酒特有的风味,固然令人难忘,但蕴藏在酒中的道德醇香更是百年不绝。

  说起酿酒,周素珍如数家珍,平时不苟言谈的她,此时说话挺有层次,简单扼要且细节分明。

  滋生双鱼选用优质糥米为主要原料。糥米含淀粉量高,有粘性、易蒸熟,易糖化发酵,酒香、味醇、出酒率高等优点。

  酿酒主要工艺由浸米、蒸饭、落缸、开耙、开缸、榨压、煎酒七项流程组成。

  首先将糯米与红曲米浸泡360小时,使水没过米粒15公分。然后沥尽米浆水,倒入木桶,放置在大锅上蒸,最适宜上蒸的是宁波旧时的大灶。蒸熟后将饭粒凉在白蓝上(白篮就是宁波民间用来晒干菜等什物的竹篾制品),使其降至发酵的最佳温度。这时,应该搅拌、冷却、配料且加水进行“复式发酵”。其配料为:枸杞、话梅、香菇、蜂蜜、红枣、松子、银杏、野生鲫鱼和酒曲(白药)。

  然后,把它装进缸中进行发酵,此时在缸面和周围用稻草和棉被等物遮盖保暖。一般在36小时后,缸里的糯米饭便发酵变成酒糟,而且渗透出许多液体。

  百天左右,有经验的开缸师傅用耳朵贴在缸边听缸里的发酵声,由此作出判断。开缸过早,酒力不足,开缸过迟,酒要走味,这可是一项绝活,一般的人难以信任。

  开缸后,糟粕下沉,酒醅已将成熟,酒味较浓。因酒液与糟粕混在一起需要分离,所以要进行压榨。榨出来的酒叫生酒。故需要煎酒,煎酒又称灭菌,为了便于贮存和保管,将其灌入酒酲泥封,存放在阴凉处,一般在三年后方能饮用。

  周素珍说酿酒并不是很难,关键是能否酿出好酒,酿酒最为讲究的是温度、时间的掌握、材料的调配,容不得一丝马虎,那怕只差一点点,酿出来的酒也截然不同,全凭经验的积累。好在宁波有句老话“好做酒,坏做醋”,看来酒和醋的工艺相差不大,酒做坏了就可重新做醋,这其实也是老百姓节俭意识的渗透,也符合宁波人的性格特点。

  王科路在一旁插嘴说,酿酒这活自母亲说来好像挺简单的,其实酿酒是个体力活。一般的男人都感到累,何况我母亲,尤其是冬天,总是看到她因为酿酒冻得通红的手指和精疲力竭的样子,我于心不忍啊。虽然现在已经培养出酿酒的师傅,但母亲还是坚持要干,闲不下来也不放心,唯恐出一点小小的差错,至使酒品纯度不正,影响企业的声誉,辜负了民众的期望。

  儿子的一番话使周素珍颇为感动,母亲眼中的儿子永远都是优秀的,更何况王科路在国外修的是经济学,对家族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王科路不负众望脱颖而出,以王升大第五代传人姿态协助父母拓展业务,把品牌打到国际市场,与法国卡斯特红酒公司达成全方位的合作协议,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让周素珍倍感欣慰。

  王升大博物馆里,静静的浮石小筑边,双鱼池静静地守候着,是为了接纳那活蹦乱跳的鲫鱼呢?抑或是在等待参观者的造访。那老式土酒坊,默默地演绎着100多前的酿酒工艺,仿佛叙说着昔日的风采与辉煌,也是乎期待着 “滋生双鱼酒”魅力四射,由今人续写新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