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5-06-11 16:30:50)
标签:
情感 |
镇坪县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立项号 |
XJKT201408
|
课题名称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
||||
|
负责人 |
熊莺 |
组员 |
赵昌存 |
所在单位 |
镇坪钟宝中学 |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初中语文教学 |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体现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对学生进行关于爱国、爱校、爱家,感恩,孝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方面的德育教学,使得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渗透德育方面的研究,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将从本课题的提出背景、理论依据、现实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预期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汇总,在为期一年多的努力下,目前已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现将其汇报如下。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的趋势。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知识灌输。为了解决单纯的语文教学或者是空洞的德育教育,我们课题组在县教体局的批准允许下,决定将初中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寻找两者之间的存在的纽带,人为地搭建二者之间融合的桥梁,以便更好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形象生动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回归实际生活,回归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理论基础是《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及《中学德育大纲》和《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德育教育的教学理论。 2、现代德育价值观理论。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究出适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生活化”这一主要教学模式,探究出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有效地促进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者的相关策略,使得语文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植根于德育教育之中,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所以我觉得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就理论价值而言,本课题有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研究力求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理论,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的变成关注学生品行养成和内在心灵成长的过程,让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实现珠联璧合。共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2、以德育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语文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语文学课的实用性,让语文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改变学生对语文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语文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语文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让他们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不断地积累资料,不断地完善自我修养。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德育模式;探索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五、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时效性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调查,同时,通过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诉求,从而是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品行养成发展的不利因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语文课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从而真正的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衔接。 2、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具体实施途径。 经过我们不断地摸索与总结。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具体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堂,利用每一篇课堂教学的文章。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争取为学生进行一种情感教育,从而真切的感受作者构思文章时的深情,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并在实际行动中去践行。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透过学生的作文,我们你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发现其品行养成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及时予以纠正,将一些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后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教育。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内容各异的辩论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的手抄报,国旗下的演讲,校园广播站活动,或者每月的主题黑板报活动,定期举行各类形式的演讲大赛,收集学生作文及时编写校刊花样年华,在不同的语文活动形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让语文课堂走出教室,增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别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利用网络教程观看各种知识讲座,进行听课记录和听课反思;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并且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日志;同时结合语文教学上的实际案例,及时收集整理典型案例。 2、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分别向全校不同年级发放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的点差问卷,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网上浏览各种相关的调查问卷,并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充实论文的写作。 3、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撰写或各种主题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花样年华等等。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语文课真正回归生活,反应学生德育问题中存在突出问题,利用业余时间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纠正他们存在的心理误差,将其拉入正确的航向。 5,、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语文教育,德育教育的同时,讲课堂拉入大自然,实施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的教育,让学生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中,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观察,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对学生德育形成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七、课题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0月)
2、收集相关教育理论。 第三阶段为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主要运用课题研究所得的经验及方法在全校进行推广并实施。 第四阶段为结题准备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提炼,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1、教师教学随想、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案例等。 2、撰写课题开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3、组织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演讲、辩论、黑板报、手抄报等大赛。 4、设计各类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课件,收集学生各类展示作品等。
5
6
2、教师教学工作繁忙,同时还要进行团队及社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书面资料积累不足,研究中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有时候会有一种捉襟见肘的现象。
4、生活化素材来源单一,山区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薄弱,有些时候操作比较被动,同时校外实践活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5、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涉及到德育文体教育时,学生习惯性的认为老师又开始上政治课了,从而有了一定的厌倦心理。 |
||||||

加载中…